为什么沉得住气方为人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01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也就不能冷静地分析事情。

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打算发兵征伐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国。可是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怕是投鼠忌器,乐羊不肯下手。

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跟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跑了,文侯于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征伐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按兵不动,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只是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可是乐羊照旧按兵不动,他的手下西门豹忍不住询问乐羊为什么还不动手,乐羊说:“我之所以只围不打,还宽限他们投降的日期,就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们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服民心,我才不是为了区区乐舒一个人呢。”

又过了一个月,乐羊发动攻势,终于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乐羊留下西门豹,自己带兵回到魏国。

魏文侯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

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沉不住气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自己托付的事无法完成,双方的关系也再无法维持下去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使用的是一种“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要关头和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暴露在对方的面前,而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由于错用马谡,丢失街亭,既无法进军取胜,又随时有被魏兵堵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急忙安排人马,准备撤退。

这时,士兵来报: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奔西城而来!诸葛亮登上城楼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已隐隐有军旗招摇挥动。

诸葛亮所在的这个小西城,易攻难守。而诸葛亮把身边兵马分派出去之后,只剩下空城一座。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和两千老幼病残,根本无法抵挡。

诸葛亮稍一沉吟,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举动。他命令手下将城门大开,派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众人不解其意。

接着,诸葛亮让两个小童抱着一张琴、一只香炉,随他登上城楼,自己则“安然自得”地弹起琴来。不多时,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楼上诸葛亮旁若无人地正在弹琴。而城门口只有二十余老少百姓低头有条不紊、不惊不慌地扫地。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看了许久,其子司马师则迫不及待地要冲杀进去,司马懿立即制止,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下令撤退直到撤回街亭,司马懿才心有佘悸地说:诸葛亮一生最是谨慎,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今天城门大开,必有埋伏再说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退去,长叹一声说:知己知彼,才用此险计,实在是万不得已!等到司马懿回到西城,才知诸葛亮使了一招“空城计”,不禁由衷赞叹:诸葛孔明有胆有识,非常人所及司马懿心机细密,眼光精远,也算得上当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但他亲率十五万大军却被诸葛亮的一座空城,几许琴声给吓退了,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因为诸葛亮有胆识并且沉得住气,脑筋转得快,吃透了司马懿的性情与计谋,才得以险中求胜啊。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