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市的苏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1

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历史记录:自古繁华,长盛不衰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或写为勾吴,“句”读音“勾”)、吴、阖闾大城、吴县、会稽、泰德、吴州、吴郡、平江、隆平等。苏州别称有吴城、吴都、吴大城、阖闾、姑苏、吴门、东吴、吴中、吴下、东楚、长洲、茂苑、吴宫、吴苑、苏台、苏郡、中吴、阊门、金阊、苏城等。古称和别称如此之多,实为罕见,也充分反映了苏州灿烂、悠久的历史。
【史前:悠悠吴地、中华源流】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苏州三山岛,古称“小蓬莱”,位于苏州太湖之中,属于苏州东山景区。因岛上三山相连而得名。追溯三山岛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的旧石器时代。1984年在三山岛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有熊猫、斑鹿、棕熊、鬣狗等20多种动物。它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苏南地区更新纪哺乳动物的认识,还为太湖发育史的研究增加了材料。1985年,又在三山岛考古发掘出土上万件旧石器,经鉴定三山岛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三山文化”,这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陵南村阳澄湖南岸,通过两次发掘,发现其文化层次多,出土遗迹、遗物丰富,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层的先后次序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典型良渚文化,直到进入春秋时代的吴文化。这一序列,为研究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古代文化提供了标尺,具有典型意义。
此外,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如位于甪直的新石器时期张陵山遗址、石湖的新石器治平寺遗址、高景山的新石器茶店头遗址、车纺的新石器摇城遗址,以及东渚的新石器时期的窑墩遗址等,从而证明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夏朝: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从夏朝开始,苏州就有了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据《尚书》中的《禹贡》篇记载,大禹曾在苏州地区治理太湖水患,并划分天下为九州岛,苏州属古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那时候属古九州岛中的徐州)。
在夏朝,苏州所在的太湖流域属于防风氏的管辖区域。
【商、周: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据苏州地区最早的地方志《吴地记》、史书《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吴太伯世家》等记载,殷商后期,先周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一作“太伯”)和次子仲雍因三弟季历生子姬昌,有圣瑞,乃欲让国。会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为名,乃奔吴(今苏州),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后姬昌立,是为西伯,即周文王。吴人敬佩泰伯的义举,归之,举为王,号句吴国,设都吴城(即梅里,又作蕃离),在今苏州横山(即七子山)。
泰伯在位四十九年,无后,临死前三让其弟仲雍。泰伯卒,葬于横山,仲雍乃继位。仲雍死后葬于今常熟虞山(在古吴语中,“虞”即“吴”)。但这段历史过于久远,已经难以确切考证了。
【春秋·吴: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吴国国君自泰伯传至寿梦十九世,国势始强,开始称王,别筑城,于今天的苏州平门西北二里地为宫室并迁都于此。自寿梦开始,吴国有了明确的纪年。
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梦寿卒,子诸樊即位,迁都(一说第二年即诸樊元年,公元前560年方迁都)于吴(今苏州城区),建吴子城,在今天的苏州公园。
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建新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很多史学界人士认为阖闾大城就是苏州古城。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吴国又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西征击败楚国,攻破其都城郢(今湖北荆州附近),又北上击败齐国,称霸中原。
前496年,阖闾葬于虎丘。
【战国·越:继为敌都、包孕吴越】
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苏州有段时间成为越国都城。
【战国·楚:东楚首邑、春申封地】
前306年,楚国灭越国,在吴、越故地设江东郡,是为东楚。吴已经是东楚最大都会。
【秦、西楚:郡领东南、项王首义】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灭楚国,降越君,尽得越故地,防止越国复兴,乃贬低山阴而以吴县为行政治所置会稽郡,领县二十六(吴县、无锡县、曲阿县、毗陵县、娄县、阳羡县、乌程县、由拳县、馀杭县、富春县、钱唐县、海盐县、馀稽县、山阴县、诸暨县、馀姚县、上虞县、剡县、大末县、句章县、鄮县、乌伤县)。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项羽杀驻吴县的会稽郡代理郡守殷通,与叔父项梁在此起义,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南征北战,势力不断壮大。
秦王子婴元年(207年)十月,项羽派刘邦入函谷关,军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西汉:江东都会、独领东南】
前202年,会稽郡归属汉朝。次年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吴。
【新莽:复古改名、以彰泰德】
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8年5月15日),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西汉灭亡。王莽复古制,很多地名被更改。吴县改名“泰德”,以“泰伯让国之德”而得名,仍为会稽郡治所。
【东汉:吴会分治、独步江东】
东汉复称吴县,起初仍为会稽郡治所。由于中原战乱,大批士大夫家族南迁,吴县的人口激增,到汉和帝时已成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以会稽郡过大,分故郡浙江(今钱塘江)以西为吴郡,郡治故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市);浙江以东仍为会稽郡,郡移治山阴县(今绍兴市)。是为“吴会分治”。
【三国·吴:东吴故都、孙氏基地】
东汉末年,吴郡的孙氏崛起,成为后来的三国之一。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克吴郡郡城吴县(苏州),将其作为政权的统治中心。此后一直到212年,苏州一直是江东孙氏政权的首都。三国属吴。
【西晋:永嘉南迁、北乱偏安】
晋代,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是为永嘉南迁(或衣冠南渡)。
【南朝:王畿重镇、东南雄藩】
南朝置吴州。
【隋朝:始得今名、运河辅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
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成为运河沿岸四个城市(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唐朝:江南名城、平稳发展】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开元十五道,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
中唐以后,苏州由于免受战乱,经济有所上升,先后有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三位著名诗人担任刺史(苏州地方最高长官),被誉为“诗人三刺史”。
唐敬宗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修筑连接苏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十国·吴越:浙西重镇、建号中吴】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是为吴越太祖武肃王,苏州属吴越国。钱镠在位期间,兴修太湖水利,使苏州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苏州升为中吴军,从此又有“中吴”一号。
【北宋:吴学肇兴、建府平江】
宋朝(960年-1279年)在苏州置平江府。当时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著称。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南宋:通都大邑、天下粮仓】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毁坏并屠杀该城,战后不久得到恢复。
南宋时,平江府(苏州)是金国使臣、商贩等去宋国都城临安府(杭州)的必经之地,建有全国最大的驿馆--姑苏驿。
南宋时的苏州农业发展不错,史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元朝:得号水都、诚王奋起】
1275年,蒙古军队占领平江府(今苏州市)。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属江淮行省,后属江浙行省。
元世祖一统华夷之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也来到了苏州,在其游记中对苏州大加赞赏,甚至将苏州和他的家乡威尼斯相提并论。苏州的“东方威尼斯”之名由此而来。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五月乙未(1353年6月30日),张士诚在今苏北起兵反元。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朔(1354年1月25日)士诚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十六年(1356年)二月攻克平江路,改为隆平府,作为都城,并改城中的承天寺为王府。十七年士诚降元,被封为太尉,实际仍为割据势力。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士诚复反元,自称吴王,仍都于隆平府,并置浙江行省,以隆平为首府。之后,士诚数败于朱元璋。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军包围隆平府城。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城破,士诚被俘,苏州遂归于朱元璋。
【明朝:繁荣兴旺、五人举义】
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攻破平江城,张士诚被俘投降,改平江路为苏州府,直隶南京。但摧毁了城中心的皇城。朱元璋恨苏州人依附张士诚,所以对苏州的赋税征收得特别重,重过所有其它地方,而且多次逼迫苏州的富民举家迁往京师(南京)和江北如淮安、盐城、中都凤阳等地,至今这些地方仍有不少苏州人的后裔。
明时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和江北安庆府的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曾经在苏州任应天巡抚。
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出现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这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晚清:天国之劫、极盛而衰】
1860年(庚申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再破江南大营,乘胜进攻江苏省会苏州。苏州经历一次浩劫(庚申之劫),清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日李秀成攻克苏州,废苏州府,改为苏州郡,作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
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李鸿章的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恢复苏州府,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终于来到了他的正式驻地--江苏省城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2004年底,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范围略小一点的苏州府的人口数。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被辟为商端口,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1937年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清末民初,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苏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苏州由于保守势力强大,发展竟不及附近的县城,规模较大的有苏州状元陆润庠创办的苏纶纱厂。
【如今:天堂再现,盛事重来】
1937年的日军入侵使许多园林被毁。
如今,苏州经济高居中国地级市之首,经济总量全国第六。除却经济,苏州最主要的是其华贵典雅的城市风韵。古韵今风,道不尽苏州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