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语言上的伤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一、几种语言伤害的情况

例1

“你怎么会这样!你到底怎么回事!”

“我简直对你太失望了!”

“这样下去,你还能考上大学吗!”

例2

“我那么疼你,几乎什么都满足你!你就这样对我,什么都不干!你想我累死呀!”

“那么懒,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

例3

“好啊你!你就是这样疼妈妈的!真寒心!”

“你看,不听我的话,活该这样!”

“我都叫你几遍了!你耳聋了吗!”

例4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疼你了!”

“你再倔,我就狠狠揍你!”

“还哭是不是,还哭就......”

以上几种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灵地伤害,它们传达父母什么样的情绪,它们是些什么语言呢?第一种是失望的语言,第二种是抱怨的语言,第三种是讽刺的语言,第四种是威胁的语言。

二、四种语言产生的原因与伤害

1、失望的语言

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爱孩子没有不期望的,有期望也没有不要求的,比如都希望孩子德才兼备。可是,当孩子与我们的期望相悖时,特别是与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时,我们就会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反映出来就是我们的表情是失望的,我们的语言是失望的。

那么,失望的语言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

(1)孩子会有沮丧、害怕的心情

我曾向学生了解到:当他们考试不理想时,他们特别害怕父母老师对他们失望,害怕放弃他们了。要知道孩子不管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很依赖父母,父母就是孩子们的天与地。如果父母对自己失望了,就如同天与地要塌了一样地害怕担忧。

(2)孩子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父母失望的语言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看好了,不被重视了,也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我的能力不行,我很笨,我不如人,相当于给自己的能力判了死刑。这样的心理状态,能力如何提高,自信心如何获得?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出失望,孩子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就不想再努力了,反正努力还是达不到父母的标准,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就无法建立起来。

(3)父母失望的语言给孩子错误的榜样作用

父母常常使用失望的语言,会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态,使她会对身边的人与事也常常表现出失望的态度,这不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事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提倡把失望的言语从我们的生活中删除掉。

2、抱怨

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期待的样子,父母会产生遗憾、抱怨。仔细品味一下,会发现抱怨中隐含着厌恶,“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其实,抱怨也透露着父母的无能与无奈,是一种悲观无助的情绪表达。

抱怨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

(1)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只有孩子表现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与呵护,表现不好,你就对不起我的付出。这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自己是不值得爱的,起码不值得无条件地爱。特别当孩子没有回馈父母时,会产生对父母的负罪感。

(2)对孩子未来人际交往的影响

如果父母长期采取抱怨的沟通模式,孩子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种模式,并将这个模式无形中运用在未来的交往中,包括与家人的交往中。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条件地爱才是真正的爱。让我们将抱怨从生活中删除掉。

3、讽刺

讽刺是一种讥笑、嘲笑、刺激对方的沟通方式。父母采用这种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好的,就是刺激一下孩子,让孩子主动改变。但它的杀伤力挺大的,虽然大多数孩子无法说出这种内心不舒服的感觉。那么,它有哪些危害呢?

(1)它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孩子的报复

讽刺是对孩子自尊的伤害,人都要活一口气,为了捍卫尊严,孩子必然会反抗,会进行同样地语言报复或行动报复。比如爸爸骂偶尔洗碗的孩子打烂碗,“真行啊!摔碗大王”,孩子大概会立刻回应“你上次把xxxx打烂了,我是摔碗大王?我是摔碗大王他女儿.......”,这就是报复的语言。

(2)讽刺的语言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3)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敬

讽刺的语言隐含着对孩子的不尊重。面对讽刺语言的袭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就会大打折扣。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忘记这些事情,依然会给父母买东西,依然回家看望,道德观念告诉他:他们是父母,他们是爱我的,我理应尊重他们。但这份“尊重”很难受深爱的指使,这份尊重不是发自内心的,它更转化不了力量。

4、威胁

一些父母的言语会带有威胁的信息,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其通常表现为“你再这样,我就......”。这些“威胁”都源于爱,只是爱的方式并不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它甚至还带有很大的伤害。它们有哪些伤害呢?

(1)让孩子感觉到绝望

这样的表述不是失望而是绝望了。比如孩子学习不好,已经够难受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能给在深坑里的自己伸出援手或提供支持,可父母还用威胁的语言表示出嫌弃,这不是让人感到绝望吗?

(2)内向、胆小的孩子会放弃追求,放弃做自己

内向胆小的孩子面对父母经常的威胁,会在无助的面前低头,不再抗争地做自己,而是依照父母的希望去过活,从而放弃做自己。放弃做自己意味着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父母的要求是他的精神支柱。这样的孩子不再努力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永远待在父母的翅膀下。

三、如何避免语言的伤害

1、不伤害孩子的人格尊严

父母着急发脾气也是常有的事,但无论再怎么生气愤怒,都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孩子的人格尊严,因为再小的孩子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维护尊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旦伤害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2、冷静一会

如果非要发脾气不可,也要延迟2分钟,让自己冷静一下,理智一下,不把激烈的情绪毫无控制地发泄出来,问题这样的发泄最后可能都会导致懊悔。

3、表达情绪

根据书籍《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我们以解决问题作为沟通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情绪来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想法。这样孩子也不会情绪化,也更能接受我们的教导。

4、孩子也要学会表达情绪

我们也要在平常多鼓励孩子平和地表达情绪与需求,比如妈妈用了抱怨性语言,孩子可以说:妈妈,当你抱怨的时候,我感觉到妈妈不爱我了,甚至感觉到妈妈很厌恶我了,你可以换一种说法吗?通常父母知道孩子的真实感受后,都会引发深刻的思考,这样,不但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总结以上几种语言的伤害,目的希望我们家长,当然包括我自己,能够在日常养育孩子的生活中有所察觉,避免过激的语言,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为建立一个积极进取的语言环境与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