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无意义的工作,我用实际经历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我大学刚毕业那年,信用卡和网贷加起来也欠了将近2万块,对当时没有经济能力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我也曾经陷入过巨大的迷茫和自我厌恶。

现在我毕业1年多了,欠债也还完了,也有了自己短期的人生目标,如果你愿意聆听的话,我会把我所经历的全部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进行思考。

其实从17岁高考结束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很迷茫。

我以为我会喜欢我的大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幻想着以后能成为叱咤贸易界的巨鳄,赚着数不完的美元。

可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名字稍微好听一点的专业,我选择它只是因为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了解以后却发现我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太多,太杂。除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还要接触涉外会计,企业管理,甚至学了网页制作和PS。我甚至一度怀疑这个专业就是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专业随便摘了几堂课拼成的串儿,是大学用来多收点学费的捞金专业。

唯一属于核心专业知识的国际贸易实务却与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流程大相径庭,去了贸易公司还得从头学起。工作中唯一派上用场的是英语,可是你拼死拼活才过的英语六级又怎么比得过接受四年系统训练的英专同学?我们专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

于是,毕业以后,当我背上近2W元的外债的同时需要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我迷茫了。

为了挣钱,我凭着大学专业做了3个月的外贸,但是因为受不了日夜颠倒的业务和考核指标压力就辞了。

做过网站运营,因为厌倦了无休止的产出互联网垃圾,所以用了8个月的时间还清了欠的外债之后也辞职了。

一年时间,我终于还清了我欠的2W元债务,我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没有了外债带给我的后顾之忧以后,我便开始苦恼,我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每天付出8小时以上的劳动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吗?这8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并不属于我的生活对吗?

我开始逐渐明白,生活是场生存战,而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其实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努力,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朝哪儿努力。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和我们真正关心的,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不一致的。于是最终在不喜欢的工作中一天天将最初的热情消耗殆尽,慢慢成为了老一辈口中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年轻一辈。

为了改变现状,我去搜索了很多关于工作和迷茫期的问题,也听了很多别人的意见:

“去考研吧,硕士比本科吃香”

“去考公务员吧,稳定,旱涝保收”

“来学Python吧,一个月包入职,月薪10k起”

他们给了我太多选择,这反而让我无从选择。所以我决定不听他们的意见了,我要听一听自己的想法。 我想找到“我热爱的东西”。

但是实现这些并不容易,许多有钱并且学历很高的人依旧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热爱。

有人会说“在你没赚到足够多的钱之前别谈热爱,或者等你退休以后再说吧”,但是热爱并不是富人和退休的人才拥有的权利对吗?

所以我开始探索,寻找将热爱变成日常工作的可能性。

但是“热爱是什么”“我怎样才能找到我的热爱”?

当我意识到我不可能凭借有限的认知为热爱做出定义时,我换了一种思路:

我想首先定义我自己。

尽管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自己,但是世界上最不了解你的人其实也是自己。当局者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选择了做一次专业的职业规划心理测评。

​记得当时做了一项名为 九型人格的专业心理测试 ,这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专家说,这个测试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们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出乎我的意料,这个测试竟然真的为我后来的职业规划打开了一道突破口。

测试报告显示,我是属于四号自我型人格,接着给了我三大页的报告,其中有一段报告是这么说的:

“在工作中,4号往往表现出以下特质。喜欢与众不同的工作,能够发挥创造性,甚至需要天赋才能完成的工作。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必须在工作环境中收到尊敬。希望与特殊的权威保持联系,这些权威在工作领域中代表的是品质,而不是受欢迎程度。觉得平庸的工作贬低了自己的价值,对你平庸工作的判断因人而异,可能是修建园林,也可能是当CEO。4号往往追求独特,他们不希望自己与其他人一样。这些表现在行动上就是,4号会自觉不自觉的有些不合群。不大喜欢团队行动,这会影响到4号的晋升。。。。。。另外,4号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悲观本性,喜欢品尝痛苦,容易消沉,建议4号一定要多运动,每天运动2个小时,人体会分泌多巴胺,从而走出悲伤情绪。”

我看完了以后满脑子都是:卧槽!这也太准了吧,这TM不就是我吗?

我就是喜欢与众不同,厌恶枯燥无味的工作,拥有达到令人厌恶程度的自尊,没有办法为了业务在客人面前低三下四,极其不合群,厌恶社交,经常因为融入不进群体而陷入极度的自我厌恶,就连我为了避免陷入消沉情绪,每天必须运动两小时的这一点习惯也被说中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产生了一种被自我剖析的淋漓尽致的感觉,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被理解的喜悦之情。给我一种“原来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的感觉。

尽管我知道这有可能是“巴纳姆效应”,但这对于一个迷茫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安慰。PS:这项测试我分享到了我的公众号【塔桑】,希望可以帮到你。

更有意思的是,接下来这份报告还给出了一份和4号型人格匹配度高的职业名单供参考:

我试图找出可操作的理想工作方案,很快,我的目光聚焦在了“作家、演员”这两个职业身上,这也是和4号匹配度最高的两个职业。我开始用我的人生经历一一对应。

我喜欢写作吗?是的,我喜欢,我忘不了中学每次作文比赛,我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诵时那一刻的成就感。

我喜欢表演吗?是的,我也喜欢,忘不了大学文艺晚会上,我表演的小品让观众笑的前仰后合,结束那一刻差点让我热泪盈眶。

那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

所谓热爱,就是“在生活经历中能带给你最深刻成就感的事”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或者当一名舞台剧演员。但确确实实为我的职业规划道路上指出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方向。

我似乎找到我的热爱了。

当我找到了能够给我带来成就感的事情之后,我决定将它变成一份事业,一份能够为我创造收入的事业。

需要说明的是,热爱谈钱并不可耻,用爱发电并不能让你过上想要的生活,钱将是用来帮助你维持热爱的最大动力。

于是,我决定尝试做自媒体,理由是我可以写我想写的文字,我可以拍我想呈现的画面,而且,这一切用电脑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成天与别人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这会为我带来成就感和收入。

我开始学习文案的写作和视频的拍摄和剪辑,用上了ps、pr、ae、ppt,学会做思维导图整理逻辑,学习优秀的策划案, 努力使我的能力能够匹配上我的野心。

其实当我选择从事自媒体的时候,经常有个声音会从我的脑子里跳出来说 “不,你去做产品经理也许更好” ,最开始我犹豫了,尽管我喜欢策划写作,但是说不定产品经理更适合我呢?何况赚的钱也不少。

你曾经也有过这种想法吧。当你下定决心去干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别的声音告诉你"去干那个可能更好”。

我把这种“别的声音”称作“思想小人”。

它会不停的用别的事情和你正准备要做的事情做比较,然后挑出更好的那个摆在你面前。

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它也不知道,也许是收入,也许是更广阔的人脉,也许是不需要加班而且每周双休。

我要说:放弃思想小人吧,它不会让你变得更好的,它只会让你在无穷的选择中迷失自我,“追求更好的”是阻碍你前行的最大绊脚石。

当你迷茫的时候,可以像我一样,学会自我剖析,找到在你生活中“能够让你感受到成就感的东西”,然后尝试将它变成你的事业,然后,你只需要努力地让你的能力能够匹配你的野心就够了。

如果你现在的目标是钱,那么别想那么多,抓住你现在能够得到的最好的工作机会,去赚钱,去还债, 我们总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

但是工作之余,请你好好思考一下,“我所热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因为欠款总有一天会还完,你的人生还有很长,总要有一些愿意为之继续坚持的东西不是吗?

这是我的故事,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