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对情绪的认识,某班准备开展一些活动,请你写出三个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0-16
活动目的:1、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情绪;2、帮助同学们认识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辅导重点:认识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辅导难点:让学生感受或体察故事中男孩的情绪。
活动形式:团体辅导
活动时间:1节课(40分钟)
辅导年级:小学三、四年级
辅导内容与步骤:
导入:(2分钟)
辅导员提问,同学们举手表态:
1、参加过各种比赛的同学请举手。
2、在比赛中获得过名次的同学请举手。
3、参加过比赛,但从未获得过名次的同学请举手。
4、学习过象棋、国际象棋或围棋的同学请举手。
5、特别喜欢围棋的同学请举手。
辅导员表述:为什么要问同学们这些问题呢?可能很多同学不解。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棋院里的,我亲眼所见的真人真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男孩,棋院中发生的那一幕,可谓惊心动魄,我至今记忆忧新。我想,故事主人公的经历或许与同学们的某些经历有些相似,或许终有一天同学们会遇到相似的情境。今天,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认真思考,同学们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如果以上问题举手的同学较多,则说明有较多同学具有与随后故事中主人公相似的情绪体验,同学们理解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相对容易,反之则困难一些,需辅导员多加引导。
步骤小结:作为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少赛事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他们有过输或赢的心理体验,输赢转换间的心理波动。唤起他们的这些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男孩的心理状况,提高共情能力。另,以他们感兴趣的事件或经历为切入口,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一、引入故事:(2分钟)
一场围棋比赛
在棋院的教室里,老师讲完课,同学们两人一组开始下棋练习。男孩和小女孩对局,男孩的妈妈和小女孩妈妈守在一旁观看。因为小女孩年龄比男孩小两岁,棋力远不如男孩。渐渐的,大部分棋盘都被男孩的黑子占据了。轮到小女孩下子时,显得不知所措,长时间犹豫不决。两位妈妈都有些为小女孩着急,不时地指点小女孩一下。指点的次数多了,男孩有些不高兴,嘴里念念有词:“我希望一对一,我不要三对一。”听到男孩这么说,两位妈妈赶紧闭上了嘴。恰在此时,挨桌指导学生下棋的老师来到了男孩和女孩的桌前。此时,棋盘上男孩正要将小女孩的一大片白子围死,估计有二十多目,但黑子自身有一个断点。如果白子抢占了这个断点,不仅可以救活被围困的那二十多目棋,还可以反提三个黑子,显然小女孩和男孩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要害点。老师一眼发现了问题,立即进行实战指导,他将小女孩正要下到别处的白子放在了这个断点上,棋盘上的局势立刻发生了转变,男孩前功尽弃。男孩愣在那儿,一动不动,眼圈渐渐变红,胸口剧烈地上下起伏,忿忿不平地说道:“说了要一对一的,你们却四对一!”紧接着,男孩伸手抓住棋盘前后左右使劲地晃动,然后往旁一掀,哗——棋子撒落一地,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只见盛怒中的男孩呼呼踹出几口大气后,还不解恨,又高高举起棋盘,恨恨地把棋盘扔了出去。周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围棋课被迫中止。
步骤小结:作为中年级的孩子,故事的引人入胜在于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冲突。冲突就能引发思考,只有引发思考的教育才是有魅力的。为此,精心设计故事的冲突成为教育的关键。
二、感受与体察(10分钟)
故事暂时讲到这,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下面几个问题:
1、 故事中的男孩为什么把棋盘扔了?
2、 男孩怎样生气的?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男孩生气的状态,并模仿男孩的表情和动
作。
3、 同学们有过类似男孩这样的经历吗?请同学简要介绍事情的经过,重点谈谈自己当
时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以及采取的相应动作。
步骤小结:再现故事中的情境,目的是让同学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体察“男孩”的情绪,为下一环节——“思考与选择”作准备。
三、思考与选择(8分钟)
1、假如你是故事中的那个男孩,当老师的介入,使得棋局发生了大的转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对男孩的表现你持什么态度?请支持男孩的同学张开手掌伸出单臂;请不支持男孩的同学伸出双臂做十字交叉、请既支持又不支持男孩的同学握紧拳头伸出单臂。辅导员做动作示范,并做统计,将统计结果记录在预制的表格中。
统计时间 支持男孩人数 不支持男孩人数 部分支持部分不支持人数
分析前
分析后

3、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三种意见陈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步骤小结:人的选择源自于人的思考,作为孩子来说,作出不当的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团体的心理辅导,将问题完全呈现出来,是进行有效辅导的前提。此环节就在于呈现问题,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加以引导。
四、分析与理解(10分钟)
1、辅导员引导:一个人做事或做出一个行为,必然有一个目的,这就是行为背后的动
机。我们说,如果这个行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个行为就是有效的,值得肯定的。反过来就是无效的。无效的行为重复一千次,也是无效。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一些无效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糟。
2、辅导员引导:同学们的三种意见各有一些道理,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从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接下来,我们仔细地分析故事中男孩的表现。具体见表格:
情境 情绪表现 情绪强度 行为表现 行为目的 行为后果
男孩的妈妈跟小女孩妈妈都有些为小女孩着急,不时地指点小女孩一下。 男孩有些不高兴。 较弱 嘴里念念有词:“我希望一对一,我不要三对一。” 寻求公平的待遇。 男孩的妈妈和小女孩的妈妈赶紧闭上了嘴。
老师将小女孩正要下到别处的白子放在了这个断点上,棋盘上的局势立刻发生了转变,男孩前功尽弃。 男孩愣在那儿,一动不动,眼圈渐渐变红,胸口剧烈地上下起伏,忿忿不平。 强烈 “说了要一对一的,你们四对一!”男孩抓住棋盘使劲晃动…又高高举起棋盘,恨恨地把棋盘扔了出去。 寻求公平的待遇。发泄愤怒情绪。 周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围棋课被迫中止。

辅导员引导:
1)第一种情境中,男孩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是什么?(演示幻灯片2-3)
2)男孩的情绪强度怎样?行为目的是什么?(演示幻灯片4)
3)男孩达到了目的吗?
4)第二种情境中,男孩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是什么?(演示幻灯片5)
5)男孩的情绪强度怎样?行为目的是什么?(演示幻灯片6)
6)男孩达到了目的吗?
3、经过以上的分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悟?辅导员鼓励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辅导员小结:男孩感觉比赛不公平,所以他有意见,生气了,这个我们都能理解。在第一种情境中,男孩用语言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得到了两位妈妈的理解和配合。在第二种情境中,盛怒下的男孩,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也发泄了心中的怒火,却不能赢得旁人的理解与支持,反而给人留下蛮横、无礼的印象。
4、经过一番分析,同学们对男孩的举动在认识上是否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再用手势表决一次。辅导员再做准确统计,并与分析进行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部分支持部分不支持人数”增多,则说明本次活动有成效。
步骤小结:通过分析,让同学们看到情绪、行为、行为结果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前后两种情景的比较,让同学们领悟掌控情绪的重要性。
五、实战练习(6分钟)
辅导员引导: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请你识别当中的情绪,指出错误的行为。
1、有个人听说儿子生病了,急匆匆地往家里赶。快进家门的时候,一不留神,一头撞在了自家前院的枣树上。这个人恼羞成怒,拿来一把斧头,砍倒了枣树。(演示幻灯片7-9)
2、前几年,部分地区流行传染病“禽流感”,还死了人。小王听说这事后,很害怕,从此不再吃鸡、鸭、鹅,后来发展到所有的肉都不吃了。(演示幻灯片10-12)
3、上语文课的时候,范伟后面的兵兵跟范伟借钢笔。老师看见后误会了,当众批评范伟不专心学习,破坏课堂纪律。范伟觉得很委屈,一气之下,冲出了教室。(演示幻灯片13-15)
步骤小结:将教育引向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并作出抉择,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此环节目的在此。
六、总结(2分钟)
辅导员总结:情绪是伴随我们终身的好朋友。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情绪会表现出害怕、恐惧,提醒我们远离危险;当我们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情绪会表现出满意、愉快、兴奋,以聚集更多能量让我们继续努力和奋斗。但情绪有时候又很调皮,它会控制我们,使我们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给我们带来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情绪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由情绪引发的不恰当行为。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情绪、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步骤小结:总结课题,加深印象。
课终总结:学会识别情绪、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我们人类永远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我们终生需要努力去达成的一种品质。小学中年级阶段正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高峰期,在此阶段学习情绪管理,既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
第2个回答  2014-10-16
敲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