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物理,摩擦力前(包括摩擦力)知识点,最好重要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08
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第2个回答  2013-11-08
一、复习要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②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②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④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⑤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 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速度公式:υ =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km/h ,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1m ④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运动①定义: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②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m1dm=0.1m 1μm =10-6m1cm=10-2m 1nm=10-9m②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注意: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④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2、时间的测量:①单位:秒(S) ②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3)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5、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匀速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大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解析:本题可直接用内涵分析法来解答。安全带是系在汽车的座椅两旁的,在汽车行驶时,它能将人体与固定的座椅“捆”在一起,我们知道,汽车在速度不做大的改变时,人与汽车几乎保持相对静止,安全带在此不起作用;汽车在突然启动时,由于惯性,人要向后倾,但有椅子的靠背挡住,比较安全,只有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人才向前倾,若无安全带,坐在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就会撞到相距极近的汽车前面的硬物上,造成伤害.故本题选D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甲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
18 、⑴ 0.66~0.68   ⑵ 车速 ⑶ 如上面右图所示19、 (1)补充条件:如果他们都行驶1小时 (2)提出问题:那辆车行的路程大? (3)解:骑车行驶的路程S=νt=50km×1h=50km 摩托车行驶的路程S=νt=100km×1h=100km 答:摩托车行驶的路程多
第3个回答  2013-11-08
是这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