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军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副研究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90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师从王金璐、曲永春等武生名家。199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获硕士学位。后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表、导演室至今,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站,从事《戏曲表演动作论》博士后课题研究。长期从事戏曲、戏剧的演出、教学、导演、理论研究工作,因此注重于理论与实践,东、西方戏剧艺术研究相结合。
1998年,应中国对外演出公司邀请,先后担任中澳、中加大型舞台剧《中国人》、中加《龙狮》的中方艺术总监。199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洛杉矶参加音乐剧《海盗》、《辉煌》的排演。1999至2000年,担任中国演出团艺术总监,赴美国参加著名演出团体菲尔德演艺集团环美演出并进行戏剧考察。2003年攻读博士期间:随导师徐晓钟先生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的排演,担任导演组成员。
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先后翻译、导演了百老汇喜剧《戏剧时光》;话剧:《奥赛罗》、《哈姆雷特》、《奥利安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家》、《日出》、《原野》、《雷雨》、《洒满月光的荒原》等剧目。
2005年,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澳门《春华秋实――中国戏曲文化》展,导演澳门京、昆、川、粤、秦、越等剧种戏曲名家独角戏展演晚会。2004----2006年,先后参与戏曲数字电影:《杨门女将》、《对花枪》的创作,任导演组成员。
主要学术成果:专著: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戏曲武戏发展史》(20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论文:《论戏曲程式中的肢体语汇系统》16万字;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科研课题:《戏曲表演动作论》(约30万字) 《变脸神气在,移步要换形―对戏曲表演语汇合理化创新的建议》(9000字)――2005年天津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交融与嬗变――戏曲表演语汇的现代化进程》(30000字)――2005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京剧武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22000万字,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98年1期;《谭鑫培在京剧武戏发展史中的地位及贡献》7000字,发表于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98年4期;《行当规范可以突破,流派剧种亦可兼容》,2411字,发表于《山西文化》99年2期;《美乐听罢愁眉解、劲舞观后笑颜开---论音乐剧的娱乐性特质》4000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2年1期;《美国观剧之思考》6773字,发表于中央戏剧学院学刊《戏剧》2003年1期;《带你走进百老汇》5518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3期;《圆大师夙愿 传浓郁诗情――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庆典剧目《雷雨》排演述评》6617字,发表于《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8期
译文 :《当代杰出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7432字,发表于《中国戏剧》2001年11期;《美国杰出戏剧、电影导演―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 6665字 。发表于《中国戏剧》200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