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拘一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拿美国护照的陈凌博士,走进了中科院第十九期所局级领导干部上岗培训班,在北京怀柔的“黄埔军校”里度过了十天。“能够回中国参加科研工作,我的感觉很好。”陈凌由衷地说。
陈凌是美国默克研究中心的艾滋病疫苗的主要发明人,2004年底,他在中科院的全球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在理事会领导下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首任院长。
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004年4月正式筹建以来,在人才招聘、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已经组建了16个研究团队,吸引了10多位在海外有长年科研工作经验的专才加盟。该院关注全球流感及禽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潜心于相关药物与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以致路甬祥院长在视察该院时,不由地用了三个英文词来概括感受:impressive(感动)、surprise(惊讶)和excellent(优秀)。
此前的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外籍华人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在众多科学家的举荐下,担任中科院神经研究所所长,开创了国立科研机构由外籍人士担任所长的先河。鉴于蒲慕明先生的卓越贡献,最近国家向他颁发了2005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2004年10月底,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第一届国际灵长类生物医学研讨会在昆明隆重召开,《自然》杂志迅速报道了这一盛会。看到该所拥有1400多只实验用猴子和科研实力雄厚的灵长类实验中心,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Fraser Wilson很受鼓舞,决定留在昆明动物所长期从事研究工作。2005年,Fraser Wilson教授承担了“猕猴前额叶——顶叶在不同空间坐标系处理信息的作用”研究项目,得到了我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这也是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对“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学者给予资助的首例。
而26岁的孙飞博士刚毕业,就通过生物物理所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被破格聘为了研究员。
中科院在创新中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2001年,停止了传统的职称评定工作。梁栋材院士说:“像孙飞这种'破格’的情况,要是在过去完全不可能做到,他实际上是'连破三格’,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直接被聘为研究员。”
“环观宇内多英杰,龙驭乌云虎啸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探索,中科院已初步形成了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和谐合作、流动有序、动态优化的用人新机制,初步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显著增强了科技人员的竞争意识,有效激励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为全国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