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属于什么损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5
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超过8%,每年粮食损失量高达500亿斤。仅在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率就高达5%左右,每年的粮食损失量就达310亿斤,相当于150多个中型粮库的储备量,损失数量惊人。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储粮小组对小麦储藏期间的损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和技术,一起来看!

粮食储藏损耗的因素

水分减量

水分减量是造成粮食储藏损耗的最重要原因。粮食水分减量的多少取决于入库粮食水分的高低;粮食水分降低程度与通风、当地气候环境有关,空气干燥则降水多,反之则少;储存4年的小麦出库时一般水分在11%左右,相对于标准水分要低1~2个百分点。

杂质减量

杂质减量取决于入库粮食的质量,粮食入库过程中,清理设备大约可清除杂质含量的0. 6%~0. 8%;在出入库时,经过输送机等设备出现的“风耗”,根据风力大小不同,飞尘损失约占0. 1~0.5个百分点。

粮食呼吸作用造成的损耗

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温度、氧气及粮食本身的情况,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粮食呼吸旺盛,则干物质的损耗大。粮食呼吸作用损耗计算:每产生1g二氧化碳就会消耗0.68g葡萄糖,每消耗1g葡萄糖就会释放出0.06g水和4cal热量。

储粮害虫危害造成的损耗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由于储粮害虫的危害,可以造成明显的粮食数量损失和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玉米象成虫、幼虫均能蛀蚀粮粒,幼虫主要在粮粒内部危害,粮粒几乎被蛀空或成为碎屑;谷蠢每只虫危害粮食重量是它本身重量的4倍~5倍,被咬碎的粮食重量大大超过它所食粮食的重量;锈赤扁谷盗虽然属第二食性害虫,一旦感染就会在仓内大量繁殖,容易引起粮堆局部水分增高、发热、霉变,并诱发其他储粮害虫发生,且锈赤扁谷盗具有抗药性强的特性。

粮食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

储藏期间粮食发热、霉变是引起粮食品质发生劣变与干物质损失的原因之一。粮堆发热容易导致霉变,轻则可使粮食营养成分降低,食用品质下降,重则导致粮食变色、变味、带毒,甚至腐烂,失去食用价值。粮食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估算:水分18%的谷类粮食发热时,温度每升高1℃,粮食发热损耗约为万分之二;粮食霉变通常以霉粮率或失去食用价值来计算,它所造成的损失不论从品质还是数量都是严重的。

其他原因造成的损耗

一是日常粮食保管中,扦取样品检化验造成的损耗;二是在粮食出入库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数量上的虚增、虚减,甚至空单入库、偷盗出库等;三是计量设备的准确度导致出入库数量误差;四是在出入库过程中机械输送、车辆运输等环节的抛撒,机械作业造成的破损;五是鼠雀取食造成的损耗;六是运输工具的污染造成的损失。

减少粮食储藏损耗的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合理制定粮食出入库流程,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出入粮现场管理,严防跑、冒、撒、漏等现象发生,严格控制入库粮食质量,特别是水分、杂质不超标。

减少粮食水分丢失的主要措施

避免过量通风,通风作业要科学、合理。降水通风要采用“三步通风法”,既节能又均衡;降温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用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保水降温;粮食出库前夕,进行保水通风,减少储粮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储粮害虫防治主要措施

(1)认真搞好清洁卫生

首先,仓房内外及库区周围要保持清洁卫生,不留死角,做到仓内而而光、仓外三不留,消除害虫的生存环境;其次出库后、入库前对储粮仓房及相关器材物料、用品,进行全而、彻底消毒杀虫,严防遗虫、卵传播感染。

(2)做好粮食日常管理工作

认真执行各项检查制度,按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时做好春季密闭,夏秋隔热、防虫,冬季通风,密闭要做到严、紧、密、实;在害虫活动季节要在轴流风机口、通风换气口、人员出入口安装防虫网,布设防虫线;定期进行院内消毒杀虫,有效预防害虫感染。

(3)严防查仓人员带入害虫

平时查仓要尽量减少仓房门窗的开关次数、开关时间和进仓人数,查仓结束后要及时关闭,查仓时要先查无虫仓,再查有虫仓,查仓所用工具器材,要尽量做到专仓专用,不要混用,防比交叉感染害虫。

减少呼吸作用损耗的措施

储藏期间的粮食水分要控制在安全储藏水分以内,超过安全储藏水分的粮食要及时晾晒、烘干、通风,迅速降水;降低环境温度、湿度,以降低呼吸作用;推广应用如“双低”储藏等科学保粮新技术。

预防发热、霉变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入库粮食质量关,做到干、饱、净,增强粮食抗霉能力;二是机械入库尽量减少自动分级并做到五分开;三是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定期检测粮食水分及其品质,掌握粮情变化规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减少损耗的其他措施

(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心,避免人为误差。

(2)搞好出入库数量统计,确保数量真实、准确。

(3)完善出入库设备组合,使各设备间连接紧凑合理,减少出、入库飞尘风耗;加强现场管理,严防跑、冒、撒、漏,及时清理落地粮。

(4)在出入库前聘请专业人员对计量地中衡进行校准,避免计量误差。

(5)建立完善的防鼠建筑结构,仓内安装防雀网、防鼠板,对于进仓鼠、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捕杀。

(6)不断学习应用科学保粮新技术,积极探索保粮新方法。

减少粮食储藏损耗,质量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做到干、饱、净。出入库期间要制定合理流程,加强现场管理,规范操作,严防跑、冒、撒、漏;储藏期间要科学通风、合理通风,避免通风造成的粮食水分过量损失;严格执行各项检查制度,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害虫及时防治,避免出现发热、霉变等储粮事故;积极探索科学保粮新方法,减少粮食储藏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第2个回答  2020-10-25
属能量损耗。
第3个回答  2020-10-25
1.小规模企业库存商品发生霉变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13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做到现场取证、及时申报,做好财产损失鉴证,并作存货报废的会计处理,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商品-***

2.运输损耗
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不必单独作账务处理,依发票金额按实际数量入库即可,增加材料单价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日前表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粮食产后损耗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收割:遗漏多,没人愿拾

  机械化收割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粮食遗漏数量。黑龙江省勃利县勃利镇星华村农民齐云朋说,有时候玉米水分少,玉米粒比较干、脆,收割玉米棒时就容易掉下玉米粒子。赶上玉米倒伏,还会落下一些玉米棒子,每年这样的损失都不少。水稻收割也同样如此。一些农民告诉记者,搭上一天工夫,在地里找那么一点稻谷或玉米棒子,不如出去打一天工,更多的钱都挣回来了。

  仓储:鼠吃、霉变、火烧

  记者在吉林省的四平市、长春市部分地区的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家里储粮还是采用直接堆放在地上的方式,造成浪费不说,还极易导致霉变。吉林伊通县黄岭子镇莽丈村农民陈凤东说:“我们也很头疼,老鼠吃、地返潮,再小心都有损失。”

  “国有粮库”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耗也不可忽视。2013年,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粮库起火,仅过火粮食就高达4万多吨。

  运输:破漏损失难以统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粮食收储企业由于存储设施简陋,运输方式落后,不仅增加了存粮风险,还制约了粮食的中转调运,增加了粮食在流通中的损耗。

  在吉林一些地区,多数粮食仍是包粮运输。包粮运输出于成本考虑,都不会用什么好袋子,在搬倒、运输过程中难免会破漏,这个算不了,只能是漏多少损失多少了。

  加工:过度加工造成浪费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大米时,不仅要求口味,还要求卖相。大多数大米都会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但事实上,抛光一次,大米就减少一层,降低了出米率。粮食过度加工,不仅降低营养,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