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2:你能找到名画中的他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朋友: “在欧洲旅行,最不会欣赏博物馆的那些名画了,看不出什么来。”

我:“不会吧?其实很有意思啊,有时候还可以在画里找找画家本人。”

朋友:“有吗?我不知道哦,举个例子?”

我:比如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坛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出生于意大利东部的乌尔比诺,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跟随父亲学画。后来到佛罗伦萨后,更是积极吸取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独树一帜。拉斐尔的重要作品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美丽的女园丁》、《椅中圣母》等。

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雅典学院》,如今保存在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展室的签字大厅,当时这里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图书馆兼私人办公室。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在1510到1511年间绘制的,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画作以一系列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这些建筑参照了布拉曼特主持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整个大厅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里虚拟地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最中心的位置有两个人迎面走来,其中穿红衣服的年长老者右手指着天,左手夹着《蒂迈欧篇》,他就是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柏拉图;另一位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拿着《尼各马可伦理学》,他就是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的亚里士多德。

来对比一下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像不像?

当然,我们主要找的是拉斐尔本人,不认识的话,可能要对应着自画像来找,拉斐尔可是当时大受女性欢迎的美男兼暖男,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

仔细看就会发现他在画右下角,也是侧脸。

朋友做恍然大悟状:就是拿着证件照在大合照里找人啊!

其实在拉斐尔画室另一个展厅的《波尔神纳的弥撒》也有他本人,这幅画描述了1263年发生在罗马北部波尔神纳地区的一件奇迹,当时有一位波西米亚神父主持弥撒时,怀疑领圣体用的面包和葡萄酒是否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圣餐变体论),突然他看见祝圣的面包流出了鲜血。也正因为这一奇迹,1264年教宗乌尔班四世正式确立了基督圣体的瞻礼。

画面右下角,也是侧脸的拉斐尔。

同样在梵蒂冈博物馆著名的西斯廷礼拜堂,1508年米开朗基罗受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在此绘制巨幅天顶画,米开朗基罗一直从事雕刻,并不擅长绘画,但他不敢违抗教皇的命令,非常艰难地花了4年时间完成了不朽的《创世纪》。因为长期抬头作画,他的肌肉严重变形,视力也极度下降,以至于看信件都要举到头顶,那年他只有37岁,不过他一直活到了89岁,而尤里乌斯二世在三个多月后就一命呜呼了。20多年后,另一位教皇克莱蒙特七世又交给米开朗基罗一个艰巨的任务,在这里绘制一幅巨型的祭坛画。1534年已年届60的米开朗基罗在新教皇保罗三世的坚持下用了7年时间创作了惊世骇俗的《最后的审判》。也正是这两幅作品使得这座礼拜堂成为不可替代的艺术圣殿。

画中央自带光环的是耶稣,在右下方有个手提人皮的老头是圣巴多罗买,据说他是在印度传教时被剥皮而死。巴多罗买手中的人皮像就是米开朗基罗的自画像,表达了他在那个时期的痛苦。

画作下层描述地狱,那里有一条阿克隆河,河上有艘渡船,船上的地狱引渡者正把人引渡到各层地狱。我们看到最右下方有个被蛇缠身的男子,米开朗基罗把这个地狱中的人物画成他讨厌的前任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形象,也有个说法是因画作裸体人物太多,当时教皇的司礼官Cesena强烈建议将这幅裸'男性荷尔蒙爆炸的图'挂到澡堂里去,结果就是他被画成了这幅鬼样子,成了地狱判官Minos,哪个说法为真就不清楚了,总之体现了作者的爱憎情绪。

让我们来到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

利比 LIPPI,Fra Filippo(1406-1469),意大利画家,出生于佛罗伦萨,他的作品以写实和趣味故事为主题,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利比《圣母子与二天使》约1455-1460,这件作品可说是15世纪宗教艺术中,最精致的典型作品之一。

上面这幅当然没有画家本人,下面这幅《圣母加冕》约1441-1447,画家在画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左下方穿着僧服、用手托腮的就是......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的作品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卡拉瓦乔的画作与当时传统的绘画风格截然不同,他惯于用黑色的背景底色体现人物,善于利用明暗对照和非自然的亮光,使画面具有戏剧般的张力效果,突出了主题,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卡拉瓦乔一直是我觉得比较悲情的画家,因打架杀人一直在逃,最后不知所踪,尸首都找不到,他的一生充满了谜。

可能很多人对他不熟悉,但是下面这幅《微醺的酒神巴克斯 》肯定见过,如今一些咖啡店的装饰里都可以见到。据说这也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

这幅画中,凶手背后露出半个脸的就是卡拉瓦乔。

歌利亚的人头,就是画家自己,而不太开心的战胜者大卫的剑上刻着“卑微征服高傲”。逃亡在外的卡拉瓦乔画这幅画,是为了送给在罗马帮他疏通官司争取特赦的伯格赛红衣主教的,就是一种忏悔、祈求宽恕的象征,是作者心中的战斗,是他内心的两个对立面。

埃尔·格列柯(1541~1614)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原名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他学习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意大利度过,但他在三十六岁的时候移居到西班牙。他被现代学者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个人风格的画家之一,不属于任何流派,他的作品构图奇特,布局多呈幻想结构,用色大胆,新奇,呈现出梦幻般的奇特效果。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源于一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奥尔加斯伯爵是托莱多的名绅,虔诚于教会事业,给圣托美教堂捐过大笔财产。1312年,按照他生前的遗愿,要埋在这个教堂内。但举行葬礼时,发生了惊人的圣迹:天国派了两位圣徒——圣斯蒂芬与圣奥古斯丁——从天而降,亲手为他埋葬,把他的尸体送还大地。

站在左边的一个少年,右手背着持一火炬,脸朝向观者,左手指着从天而降的两位圣者,好像要引起观者的注意。这个少年就是画家心爱的儿子霍赫·马努埃尔,长大后也与父亲一起创作。(生于1578年,画此祭坛画时,刚好8岁,据说画家的的作品以此记录创作年代)。

圣奥古斯丁(右侧,一位白髯长者)与圣斯蒂芬(左侧一俊秀少年)是全画的中心人物,他们在前景小心地扶着伯爵的穿盔甲的尸体。圣斯蒂芬身后右手伸在前面的人就是格列柯本人,他时常巧妙地把自己画到作品中,伸出的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相当于自己的签名。

委拉斯凯兹,又被译为委拉斯开兹、委拉斯贵支、委拉斯贵兹等,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1599-1660年),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气的绘画巨匠,他既以风俗画,又以肖像画闻名于世,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

《宫娥》无疑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后来的许多画家都对这幅作品推崇备至。《宫娥》这幅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小女儿玛格利特公主,她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摆出端仪的姿态。左边的一个宫女跪下来,向她奉上一些茶点,但小公主全然不理会,似乎比较任性。玛格利特右边的一个宫女正鞠躬行礼,画面的右下角,是两个供宫廷取乐的侏儒和一条打瞌睡的狗,而公主后面站着的两个年长的仆人可能是玛格利特日常生活的监管者。整个画面最为有趣的是委拉斯凯兹将自己安排在了画面之中,他手持调色板站在巨大的画板后,无比神奇,俨然就是他为自己画的一个肖像。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ycisco de GoyayLucientes 1746-1828),出生于西班牙北部的芬德托尔斯 ,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

戈雅从来不用画笔讨好任何人,体态上的缺陷、品格上瑕疵,都在画面上如实地画出来,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国王,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一律平等。在《查理四世一家》中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幽默的艺术表现力,描绘了国王一家人的丑态。我们从这幅群像中看到,国王一家极端粗俗丑陋,是一堆穿戴皇族服饰的蠢货。画家唯一没有讽刺的是尚处少年的王子和公主。戈雅以无情的画笔为历史留下了一幅“衰落中的皇族”群像。画中有13个人,13在西方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画家将自己也画入背景,站在群像后露半个身子。据说国王十分满意这幅全家福肖像,为此赐予戈雅西班牙“第一位画家”的头衔。但是戈雅却没有把“第一位西班牙人”的称号给予画面中的查理国王一家,致使后来的评论家们说,画中人物都是“锦绣的垃圾”,是“暴发户杂货铺老板的一家”。

说到正儿八经的自画像,倒是画家们常见的题材,比如梵高就画过不少。

但是要说画的最多的,还是荷兰画家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年-1669年)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擅长绘画和蚀刻版画,被视为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是现今留存自画像最多的画家,至今留下约一百余幅。在每一幅画中都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容貌的变化。

并不是仅有画家喜欢将自己隐藏在作品中,著名的悬疑导演希区柯克,经典作品有《蝴蝶梦》《后窗》《爱德华》等,他在自己的每部电影中都要露个面,不起眼的路人甲或路人乙,可是有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海上的一条救生船中,没有他露面的空间,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报纸新闻上,出现在船上的道具中……

想要欣赏艺术可以从作者的故事开始,你会发现,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