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要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重要的责任,但是成为父母又不需要考试,所以就特别考验养育孩子的能力。

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却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就是因为养育的成本太高,要投入的精力太大。那怎么办呢?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状态,学习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就是这样一本帮助家长解决养育难题的好书。非常适合家长、教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师及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作为孩子的妈妈,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不少难题,在书中就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从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指出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对父母在各阶段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分析,给出建议;另一条主线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阐明家庭在不同阶段需要处理的任务,并对家庭在各阶段面临的困难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给出解决方案。

我们重点来聊一聊不同时期,孩子的养育中的沟通问题。

0-3岁的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通常会用哭闹来表达。所以作为家长要学会了解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表达。并且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大胆地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事物,探索未知的世界,对于孩子的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

不管孩子的行为对或者错,要时刻表明,我们是爱他的,让他有充足的安全感。也可以通过身体信号比如触摸,拥抱来安慰孩子,这些都是沟通的一部分。

《从出生到独立》里面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为什么闹情绪,以及如何对待孩子闹情绪,能够帮助家长即便是在猛烈的请噶风暴中,也可以保持平静和沉着。

家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避免说教,自己首先冷静下来,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克制自己不要用暴力压制孩子的情绪,也不要刻意纠正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家长在这个阶段要明白,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最直接的指导者,促进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书中总结了8条比较重要的规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沟通能力,在沟通过程中,要双向沟通,不能单方面地发出命令或者指示,一味地批评指责,保持积极的态度要俯下身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耐心听他在说什么,解决他们的疑惑。

只要做到有效的双向沟通,才能让孩子觉得他们是一个被尊重的个体,才能发挥孩子该有的自信,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上和心理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急于逃脱家庭的束缚,但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判断,容易一意孤行。

青春期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也总是抱怨,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变了一个人似得,大人说话也不听,沟通时说几句就要开始吵架。

《从出生到独立》里面说:要让孩子觉得被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到父母愿意理解他们。首先学会倾听,在听的时候要保持足够的专注,然后及时回应。

见过很多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要么忙自己的事情,要么看手机,孩子说什么话也不放在心上,觉得小孩子都是说说而已。

却不知道,这样就丧失了和孩子很好的沟通机会,如果孩子觉得你没有在重视他,那么久而久之,等你找孩子谈心的时候,他的心里大门早就关上了。

这就是有的父母突然有一天觉得,孩子长大了,什么话也不愿意跟自己说了,然后把原因归结为青春期了。

成年后的子女变得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实话,要么就是报喜不报忧,要么就是很久不愿意联系父母,作为父母也只能干着急。

当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弄清楚,孩子不愿意说实话的原因。一般来讲,成年后的子女会面对生活的很多压力,会觉得自己不是父母期望中的样子,会被父母逼着找对象,逼着结婚生孩子,也会被父母老是拿来和邻居同事家的孩子对比。

其实有时候也不是父母故意这样做,而是他们应对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往对孩子期望过高,但是孩子却越来越偏离自己设想的轨迹,不免有些失望,所以很多时候言语上会比较过激。

《从出生到独立》里面说,真正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的是父母父母非批判性倾听的态度。

也就是充分接纳孩子,真正把孩子当做朋友,和他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难题,而不是依据现有的认知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当父母不断鼓励和肯定孩子时,孩子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和父母坦诚相待。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和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但是沟通的方法却是一直通用的,有效的沟通可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庭关系良性发展。

总之,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在处理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夫妻关系,我们要先做好夫妻,再去做父母。只有家庭关系和谐,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才能身心健康,愿意去做幸福的一员。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