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How、What ,工作时多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早上六点惯例起来,打开手机,看到微信上同行的大哥给我发的消息。是凌晨一点发来的,时间也不早了。

一个人深夜睡不着的时候,能对我提出一些问题,证明这个事是有点重要的。我仔细看了两遍他讲的意见,心里突然变复杂了,脑子也清醒了。

然后就睡不着了。

即便是我强迫自己躺下,继续睡个回笼觉,可是还是不行的啊。我这个人心里是装不住事的,更害怕自己贸然犯下的错误,被别人追着说。

坐起来刷朋友圈,看到运营圈子里同行们的拼命和努力。

我傻掉了。

这只是心理上的概念,没啥实际意义。

看了一些书之后,我经常在否定意义的存在。

那时候大言不惭地说,人生啊就是要做一些没什么意义的事,学一些无用之学。

但此时此刻突然意识到,其实本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了什么意义的啊。

就拿工作来说,很多时候别人不是看你能学到什么,而是实际能带来什么。而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了。

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职场重要的不是你能学,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学习能力。

好像有点道理。

抱着学生心态,视角好像就被固化了,做起事情来似乎也少了很多可能性。学习,永远不是摆在外面随意讲出来的。那是自己的事,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关注增长,产品每做一次迭代,运营每做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这些数字,这不就是意义吗?

为了这些意义,工作又该怎么着手呢?

直到进入公司的这八个月,其实我都还是停留在最浅层的执行层面。

虽然我喜欢在开会的时候,听一听别人的头脑风暴,但是自己是不行的。

我知道每天我要干什么,怎么干,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步骤。但是却很少去思考why?

即便是运营中很小的策略,我还是在沿袭着上一任的老路子。

对哪部分用户发、在什么时间发、每天发几条、push文案是否加图、方案是否可以调整,文章是否具有针对性,每一部分是不是做到了创新等,其实都是没有特别深层次的思考的。

在这一点上,我活得一点都不生动,像个被操纵的机器人。

试想一下,当你发出一条活动之后,你在想什么?

是不是期待这个活动马上蹿红网络,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是,甚至达到了,你会获得快感和满足感;如果没有,就会比较失望。

这是很正常的。

我谈快乐,其实这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理由。还有很多,比如价值观,比如认同感,比如创业公司年轻的活力等等。

每个人的期待不一样,获得的反馈和回报那也是不一样的。而我就愿意承认,这是自己的一点执念。

我知道,大多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员工,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数据基础薄弱,我也是。

我做事容易凭感觉,可是就是这种习惯导致在团队会议的时候,我会经常被问到:“数据呢?我要看数据,你的自我感觉是说服不了我的。”

而手中没有任何数据准备的我,立马当场就怂了。

我在碰到麻烦遇到弱项的时候,往往自己本身就开始质疑了,溃败那必然是理所应当的。

没有人会选择相信一个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人。

所以,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在盲目执行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要做什么。

人们在意的不只是你的成果,还有你的信念。

对于利益相关的人,直接说出你的需求就好。

没有什么比开会时拐弯抹角却什么都没有讨论出来,更让人讨厌的了。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时间。

你只需要做的就是:

要让别人对你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建立信任,即 Why、How、What 保持一致。

换句话说,你的价值观、采取的策略,和最后做的事情必须是相互映衬的、互相支持的。

总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这听着就疼,还是别轻易下手了。

我曾经就在这里吃过亏,长记性了。

工作这大半年,收获当然也是有的。

我很感激,自己能有机会独立负责一些事情。

即便常常感到孤立无援,可是存在挑战毕竟不是一件坏事啊。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