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千字 拒绝度娘

如题所述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首先是两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
所谓“价值”,一般意义是“尺度”。在社会生活中,对个人而言,“价值”具有“有用性”、“可行性”等特点(从民法中的“物”引伸出这些特点);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而言,“价值”具有“等价交换”的要求。只有按照“等价交换”,才是合理,才是符合“公平正义”。(注:这里的“等价交换”与买卖关系中的“等价交换”有所差异。社会生活中,有时对弱者的帮助可能是无偿的,但从整个社会系统看,强者帮助弱者,也可以看成是强者对弱者的“补偿”,符合“等价交换”要求。)
这里强调“价值”一词,是因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与别人发生“交换关系”(交易、交换、交往是一组近义词),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那么,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两种手段,所追求的价值标准(价值的尺度,价值的价值)同样都是“公平正义”。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首先是社会层面不同。道德属于思想层面,或者说属于意识形态,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社会的管理者通过权力资源设立的“武器”、“工具”。
其次,道德具有灵活性、主动性;而法律具有滞后性。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价值的尺度也要有所调整。这首先反映在人的思想里,认为处理某种人际关系“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法律是在人们有了新的认识之后,才会制定、修改。比如对流浪汉应该怎么处理。
第三,道德具有自觉性、积极性;法律具有强制性、消极性。对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主要采取“思想评价”的方式,从“做人”的高度,评价行为对错。如果老是做不道德的事,就有被别人远离、孤立的危险(一个人被社会彻底孤立了,那就难以生存)。而法律除了除了“思想评价”之外,还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制止不法行为。比如“诚信”是起码的道德,是“公平正义”的原点、保证。不诚信行为,会受到道德谴责。但仅仅依靠道德谴责还不足以遏制不诚信,需要配置法律措施,把诈骗犯关进牢狱,对某些个体才能起到惩戒作用。
第四,由于道德与法律是对人际关系的不同调整手段,具有不同特点,调整范围也基本不同,尽管价值追求相同,在内容上也可能会有错位、不衔接的地方。比如,随着社会发展,道德内容发生了变化,而法律规定明显滞后,以至于某种恶劣行为没办法调整;或者,法律规定具有前瞻性,而相当部分人的道德观念还难以接受,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道德与法律既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优缺点),在追求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8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外延是一种社会规则,法律的内涵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通常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是作为法律的必备要素。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款都必须要有强制力才行。因为,法律不仅仅具有规范性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导性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仅仅可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还可以倡导性地引导人们“最好做什么”。

‍道德也是一种规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而法律只是行为层面的规范。比如说,张三看见李四觉得不顺眼,心里想,“真想把他狠狠打一顿!”这是一种不好的想法,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最多也只是不道德,与法律无关;但是,如果张三真的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那么,就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打得比较轻,可能属于治安管理法调整的范围;如果构成轻伤或者重伤,则就涉嫌故意伤害的刑事犯罪,可能就会受到刑法的约束、受到刑罚的制裁。
第2个回答  2014-12-23
没时间。。。不然小菜一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