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馒头每分钟赚1块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8-15
关于上海的奋斗史,以前有很多,将来还会有很多。这两位告诉我们的是今天的故事。究竟是现代化的大工业,还是民族化的手工业;究竟是规模化,还是多元化……在很多创业时刻,冒险家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因为选择的结果往往就是多年后的贫富。
  1999年3月,上海火车站。40多个小时车程,两天两夜,为了省钱,刘会平和同伴坐硬座从贵阳来到上海。那个早晨,刘会平扛着大包从火车站的通道钻出地面时,一下子怔住了———塞进眼里的,满是高楼,一幢幢望不到头。“这就是大上海啊!”被人推挤着往前走时,刘会平这样想。
  2004年9月8日,早晨7点30分。九江路、山东路口,“巴比馒头”专卖店。刘会平提着个黑色皮包站在门口。现在,他的身份是“巴比馒头”老板。他的衣着和刚来上海时没什么两样———身着一件皱巴巴的灰黄色衬衫,黑色长裤,白袜子,磨白的黑皮鞋。
  刘会平
  ■职业:从开馒头店发展到连锁经营
■籍贯:安徽省安庆人
■年龄:27岁
■经历:高一时离开家乡,跟着哥哥学做生意。分别在江苏常州、贵州贵阳和广西南宁卖过包子。1999年,只身来到上海。
■在上海最不习惯的事:小时候常和小伙伴放牛,可以看见清澈见底的湖水,可以望见满眼的树。上海没有这样的风景,他觉得很可惜。
  刘会平算过他的赚钱速度。
  发面1小时,机器揉面3到4分钟,包馅、装笼、发酵、上锅蒸……平均5分钟蒸出一批,每批2笼,每笼25个包子。按这种算法,每个店每分钟做出10个包子,一个包子的净利润是1毛钱,那么,刘会平的包子铺每分钟净赚1元。
  现在,刘会平的年收入是50到60万元。
  上午 帮加盟者“诊断”店面
  早晨8点整。赶往金陵西路看一个待租的店面时,刘会平的手机响了3次,都是加盟“巴比馒头”的人打来的。
  “店面在什么地方?……30平方米,5000块一个月?……太贵?不是太贵!是太便宜啦!有问题!”
  刘会平吃过“问题店面”的亏。
  1999年6月,到上海3个月后,刘会平踩着借来的自行车,开始找房子,准备开包子铺。这天,路过遵义路的云雾山路菜场时,一块“出租”的牌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熙熙攘攘的人提着菜篮子从这里经过,卖早点的摊头一个接一个。刘会平大喜:这可是提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地方!他找到铺位主人,“这个地方我肯定要了!你留给我!”这头押下手表,转身回家,向姐姐借了5000元。收拾了两天,刘会平的第一家包子铺正式开张。
  生意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每天营业额不过200元,可摊位月租金却要6000元。2个星期后,眼见着生意不会有大起色,刘会平决定“割肉”。那天,他一个人坐在上街沿,哭了好一会儿。
  如今,他看馒头店面,“眼火”很准了。“早晨7点到9点之间,是最好的看店时间。除了看有多少人经过,还要注意他们的身份、职业。要盘查方圆3公里周围有哪些商铺,它们的生意怎么样,要避开同类的竞争对手,要分析销售对象……”刘会平说,这样蹲上一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决定这个店面能不能租。
  他蹲点过的马路不计其数。对于上海的马路,他可能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熟悉。
  午餐 “奢侈”了一把
  早晨9点10分,刘会平去看第二个店面。他夹着包走得飞快,不时回过头来,等落在后面的我们。
  拥有50万年薪的刘会平没有买车,他的代步工具是一辆小破助动车。他说,在上海,两个轮子的比四个轮子更快。
  中午11点,第三个待租的店面。因为“巴比馒头”名声响亮,八万人体育场的负责人很希望馒头店能开到体育场里来。
  看完体育馆地形模型,刘会平抄起大包往外走。“我想自己看看场地。请留步。”5分钟后,他已走完一圈。我们跟在后面,连走带跑,气喘吁吁。
  午饭,许是我们在的关系,包子铺老板“奢侈”了一把。
  翻开菜谱,刘会平指着一行字,问身边的服务生:“铁板牛肉是什么?”
  鲜榨橙汁送上来,刘会平好奇地把插在杯沿的柠檬拿下来,剥皮放进嘴里。“好酸!”他龇了一下牙,鼻子眼睛都皱到了一起。
  刘会平有点尴尬地笑了一下,摸了摸下巴的胡子:“别人都觉得我太年轻,所以最近蓄起了胡子。”
  下午 坐拣来的沙发
  下午3点,回到“家”。
  这是宁波路上的一栋老式房子。员工们睡大通铺,刘会平和新婚妻子的房间,就在大通铺尽头。单独划出来的一个小单间,一张小床,一个掉了漆的橱,两张拣来的黑沙发,就是全部。一扇暗窗,是不能打开的。
  “为什么不买房呢?”
  “钱都用来开发投资了。我这个人不讲究的。”
  在刘会平看来,这样的住宿条件,已经算是不错了。2001年3月,开他的第二家店———河南路、九江路口的“刘师傅大包”时,租不起宿舍,刘会平就睡在擀面台上。没地方晒被子,一条被子一盖就是一年,又黑又腻,梅雨天里,潮得能拧出水来。
  也没钱多请人,每个人都高强度工作。凌晨2点起床工作;5点钟,第一批包子得出笼。有时候,坐在操作台边,和面和到一半,一低头,就睡着了;吃饭时,嘴里嚼着,眼皮直往下耷拉……
  不到一年,刘会平的包子铺前就开始排起长队。
  “刘师傅大包”后来改名为“巴比馒头”。
  还有一个梦
  下午5点,地铁二号线河南路站。
  和刘会平在这里告别。他将赶往位于闵行的“巴比馒头”加工厂———“巴比馒头”的馅料都在那里加工,而馅料的配方,只有他和另一个合伙人知道。
  “赚到多少钱才打算买房子、买车子,好好休息一下呢?”
  刘会平答非所问,他说将来要在上海的每个街头摆上“巴比馒头销售机”,投一枚硬币,就可以拿到热腾腾的馒头;他要把“巴比”做成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大品牌;他要拥有亿万的身价……
  刘会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些梦想。
  几个月之后,他将迎来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妻子怀孕5个月,他要做爸爸了,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