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部华语电影经典佳作!(肯定有你没看过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No.1《霸王别姬》 豆瓣评分9.5

作为华语影坛的旗帜级作品和享有世界级重要荣誉的电影,《霸王别姬》兼具史诗格局与文化内涵,在底蕴深厚的京剧艺术背景下,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面临灾难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其中蕴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员们堪称绝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众多电影观众。
No.2《茶馆》
豆瓣评分9.2

电影海报

本片改编自老舍先生所著同名经典话剧

该片以在老北京,茶馆是公众中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老舍以一个典型的茶馆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苦难和社会崩溃的历史的故事。
No.3《鬼子来了》
豆瓣评分9.1

电影剧照

这是姜文导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这部影片一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整部影片如同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No.4《活着》
豆瓣评分9.0

电影剧照

影片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观众身边一样。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此外,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间里,渺渺人生的种种无奈就流泄而出了。
No.5《可可西里》
豆瓣8.6分

电影剧照

陆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No.6《天堂回信》
豆瓣9.1分

电影剧照

亲情的感动

爷孙之间质朴的羁绊,成为了《天堂回信》最为动人的情愫,那乍看平淡的日常,导演却于此中巧妙的缔结出一份难能可贵的温馨,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从国外回来的妈妈,其既成为了电影剧情营造矛盾的张力,也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深刻的着点,当最后面对爷爷的过世,亲情的酝酿也在这一刻得以了真挚的共鸣,令人仿若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已的影子。
No.7《我的九月》
豆瓣8.8分

电影剧照

美好少年时 老城北京韵

纯粹的童真成为了《我的九月》得以重拾童年回忆的美好,老北京城的底蕴更俨然成为了这部电影最为弥足珍贵的基色,这种对老北京四合院生活细腻的表述已然再难在今日的电影中所见,而与此中人与人间的那种自然质朴更是行云流水的将北京亚运会时代性的事件巧融其间,这场真正以孩子视角为展开的佳作,终使人即便未曾经历过这样的童年,却仍旧会被这段以难以复刻的九月时光所深深吸引动容。
No.8《笼民》
豆瓣8.8分

电影剧照-这部电影由黄家驹主演

极其写实,风格质朴。一众演员都很眼熟,演技浑然天成。黄家驹饰演的毛仔,让人不禁回想起他的歌曲。导演张之亮擅于挖掘人性深处,在香港发展的历史中,“笼屋”必然会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笼民就是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小人物。这群在“男子公寓”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被张之亮导演刻画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笼民》是香港快速发展过程中特殊的人群,值得人们去了解,去品味!
No.9《女人,四十》
豆瓣8.8分

电影海报

《女人四十》是许鞍华的后期代表作,片中可以看到许鞍华对于香港社会变迁的一种敏锐观察和体验。80年代以来,香港社会转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成为城市人口的主体。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正在被中产阶级化的普通市民一时无法适应自己身份的更迭。
No.10《没头脑和不高兴》
豆瓣8.7分

这部动画的意义是想告诉当时的小朋友不要做没头脑和不高兴那样的人,他们是没有出息的,他们是没有未来的。可是现在再看一看,有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的甚至掌握财权。他们做的某些事情和动画里的惊人相似,造了千层楼却没有电梯,扮演老虎却追着武松打。其结果可想而知,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爬了一个月的楼却看到的不是一场戏剧而是闹剧。劳民伤财不用说的,那些所谓的为民服务的”丰功伟绩"却让老百姓寒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