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禾肚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西河“禾肚里”

     

  夏至的一天,我与几个朋友结伴而行,有意识的在大埔西河百叶村吃过午饭,有人提议道,“去禾肚里看一下如何?”,“有什么好看的?,客家民宿而已”,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还是敲定,在炎热的中午去禾肚里走一趟。

到了西河镇漳北村,我们推开车门往前几步,除了那阵阵扑来的热浪,便是横呈于地上的“禾肚里稻田民宿”灰底白字短墙,下面是浅青色的泉水托起的几块石板,仿佛是预先向我们解释地名的渊源,___绿色的禾穗肚子里的装着民宿,不知我们理解是否有误?

禾的肚子里还有装着民居,确实装着诗和远方,这种“民居+景区”的模式,是百侯镇侯南村富商杨潮荣于民国六年(1917年),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起家而建成,楼高三层,中西合璧的民居,占地696平方米,建筑面积752平方米,矼木结构,主体座东向西,有24间房间,每间房的命名也出人意料,芭蕉、春雨、杜鹃、厚朴,麦冬、款冬花、香桔……,把游客带进有浓浓的中医养生气息的百草园中。

西河禾肚里从一座废弃小学改造而来,隐约可见“忠”,“公”二字,又是惠州河肚里旗下的“网红民宿”,但真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长约60厘米的水稻,遮来掩去,恰似绿波荡漾,又见已经退去红花的高大木棉树上,绿叶布满了树干,还有一个个圆圆的鸟巢筑在上面,不讲究午休的鸟儿,跳来窜去,更有稻田里的池蛙,昼夜不停地发出“夹__竹、夹__竹……”的鸣叫,有如一首动听漳北民谣,传遍了民宿、田野、山坡。

几乎每块小稻田边上,都生长着一朵朵美人蕉,几个随行的朋友情不自禁地让我帮她们拍抖音,左手轻轻地握着花儿,轻轻地摇,口里轻轻地哼着“花儿正开着,问你来不来?……”,那情那景,飘飘欲仙;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幸遇上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李总当义务讲解员,他热情地把我们引入主楼走廊,我们发现圆型的灯罩、舒适的沙发皆由竹蔑织成,引发人们对客家民宿中的竹萝、簸萁、竹砻的追忆;陈列架上,整齐排放着有禾肚里篆体标志的“豆角干”、“苦斋干”,李总边介绍,边让我们品尝禾肚里切成细巧的一块块香甜的西瓜,品尝村民用汗水浇灌出香、甘、滑的番石榴村茶;走走停停,来来去去,讲讲吃食,不知不觉中,我们随李总走到主楼顶的戏水区,但见近百平方米的水池,剩着约1.5米深的泉水,清澈见底,潋滟的波光中,倒影着蓝天、白云、还有那张又圆又亮的大阳公公的脸儿……

中午的禾肚里,仰看屋顶人字窗、双檐延伸,双廊绕缭,行走自如;如果航拍俯视,该是一座稻田环抱着的整洁、静谧的民宿;在回程的路上远看,像一个憩于田间的大雁在觅食,又专注、又轻灵___好个禾肚里,好个西河一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