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 )

  A、65° B、125° C、115° D、25°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整数,则x的最大值为( )

  A、11 B、12 C、13 D、14

  3、用尺规作图,如图为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则说明∠CAD=∠BAD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SA D、AAS

  第1题 第3题 第5题 第6题

  4、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一定能将三角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

  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 D、以上都不对

  5、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D交AC于点D,交AB于点M。下列结论:①BD是∠ABC的平分线;②△BCD是等腰三角形;③DC+BC=AB,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如图,Rt△ABC中,∠C=Rt∠,AB=10,BC=8,则AC边上的中线BC长为( )。

  A、5 B、4 C、3 D、91

  7、以下列数据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32,42,52 C、1,2,3 D、5,13,17

  8、已知实数a、b,若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9、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则 的值分别为( )

  A、-2,3 B、 2,-3 C、 3,-2 D、-3,2

  10、下列三角形中面积一定为24的是( )

  A、两边为6、8的直角三角形 B、三边为213,213,8的等腰三角形

  C、三边均为8的等边三角形 D、一边为6,一条高线为8的三角形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交点,若∠BOC=118°,则∠A的度数为 。

  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__度。

  1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平分∠BA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若DE=10cm,则AB+BD=____________。

  14、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倒扣5分,娜娜得分要超过90分,设她答对了x道题,则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若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则 的取值范范围是_____________。

  17、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以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___。

  18、如图,OP=1,过P作PP1⊥OP1,且PP1=1,连结OP1;作P1P2⊥OP1,且P1P2=1,连结OP2;作P2P3⊥OP2,且P2P3=1,连结OP3;…,依此作法,计算可得OP1=_________,OP2=_________,…,OP2013=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每题8分,共48分)

  19、如图, 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C∥D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

  (1)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一个即可)

  (2)根据你所填的条件说明△ABC≌△DEF的理由。

  20、(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1、如图,△ABC中,∠ACB=Rt∠,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CDA沿着CD对折,得到△CDA′,CA′⊥AB,垂足为H。

  (1)写出与∠A相等的角(至少3个)

  (2)能计算∠A的度数吗?如果能,请计算出结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2、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2、5万元。

  (1)求每台电脑、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

  (2)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

  23、在△ABC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点P到直线AB、AC距离相等,且到B、C两点距离相等。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画出以下四个图: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在每个图中均有PD⊥AB,PE⊥AC,D、E为垂足,且PD=PE,PB=PC。

  (1)那几个图能说明△ABC为等腰三角形?请就其中一个图进行说明。

  (2)请用尺规作图找到下图中符合上述条件的点P。(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③,若BC=a,AC=b(a>b),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BD的长度。

  24、(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一点,作DE∥AC交AB于点E,说明△BDE也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D在BC边上,且ED=EC,请你根据(1)中的方法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说明BD=AE。

  初二数学教学心得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 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 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4、强化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

  (1)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2)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 意见 ,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注重传授知识,不忘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使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