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方山子传》 ——“一位怀才不遇的英雄豪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8


2021/6/3


穿越历史的烟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文观止》的第一百九十五篇——《方山子传》,这是一段苏轼笔下的传奇,一个怀才不遇的英雄豪杰的寓言故事。


由刘鹤岩博士解读


刘鹤岩,这位中国社科院文学博士,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渤海大学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以其深厚的学识为我们解码这段历史。


公元1079年的黄州,四十二岁的苏轼因政敌的陷害,面临生死的考验。他在《方山子传》中,以亲身经历为背景,刻画了一个曾仰慕侠义,而后选择隐逸的英雄形象。这位英雄,年轻时犹如朱家、郭解般侠骨铮铮,但随着年华流转,他志趣转变,试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命运多舛,始终不得志。


苏轼在贬谪黄州时,邂逅了这位神秘的“方山子”。他过着简朴的隐士生活,独自漫步山林,不为世人所识。那顶方形高高的帽子,成为他独特身份的象征,也因此得名“方山子”。然而,当苏轼惊讶地发现这位“方山子”竟是他旧识陈慥,一切的转折点由此展开。


陈慥曾是豪饮剑侠,挥金如土,但如今,他的家境却一贫如洗,家人却满脸幸福。这巨大的反差让苏轼深思,陈慥为何放弃荣华,选择与世隔绝?苏轼感叹,方山子的隐逸生活,实则是对北宋朝廷的无声反抗,也是他心中对不公遭遇的共鸣。


《方山子传》不仅是对陈慥个人命运的描绘,更是苏轼借他人之口,抒发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己遭遇的无奈。陈慥的转变,昭示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而他最广为人知的,或许就是那个“惧内”的故事,成为了“河东狮吼”成语的由来。


陈慥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一个英雄豪杰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寓言。在《方山子传》中,苏轼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权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坚持和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