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论“作为一个过来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当一个人用"作为一个过来人"开头,和我聊天的时候,我就基本失去了聊天的兴趣。—般这种情况表明,他已经无法找到任何其他的理论、逻辑、范例来证明他的观点,剩下的只有"倚老卖老"的倔强,以及"我就是这样,咋滴"的无赖。话题垃圾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的忍耐程度以及对方的地位。

我对"过来人"的观点嗤之以鼻的原因,并不意味着一味否定他们的观点一一他们观点有时就是对的;也不在于他们豪横的态度——虽然他们大都如此。主要原因在于, 这种“传你十年内力,自此成为一代大侠”的经验传授方法,于我自身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对于自身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套从底层积累到中层压缩到高层凝练的慢成方法(该方法在鸡汤论略有表述,仅供参考),这次却想聊聊而对"过来人"经验这种速成方法的态度。

毫无疑问地,人生会面临诸多的选择,有些人知难而上;有些人迂回包抄;有些人临阵退缩;有些人倒地不起。有趣的是,等过后,大家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过来人。并由此总结出一套说服自己的理由,形成经验,期望用来说服他人——这样做是对的。

听众如果不加以辨别,盲目听从这样的经验,在遇到选择时采用同样的手段,其结果要么一帆风顺,成为另一个过来人;要么道路坎坷,觉得是"天降大任,苦其心志。";要么一败涂地,幡然醒悟,破口大骂。不幸的是,一败涂地的情况会更多一点,毕竟一个"过来人"再次过同样的选择时,也可能过不来了。更何况是拿着别人过来经验"涉世不足"的人。

因此,对于过来人的经验,盲从是不可取的。然而,盲目否定也会是一种浪费——毕竟我们还都未曾过来。

过来人的经验有时难以被接受,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将经验直接拿出来炫耀,将过程讲述的很省略,细节更是无迹可寻。 需知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才是保证结果的手段,过程的详细程度会直接影响结果的成功与否。

因此,如果一个过来人豪横地把经验甩到脸上,傲慢地说,拿去。那这种经验不要也罢。我所欣赏的过来人,大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分享当时的心路历程,在每个转变处都驻足良久,分析每一种可能,而并不要求盲从。与这些人聊经验真是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收益匪浅,就像一个武侠前辈,在高屋建瓴地提点后辈。同样的,这些人都不会用,"作为一个过来人"这种句式开头。

即使如此,在有足够好的经验借鉴时,也并不一定要做完全同样的选择。套用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命运有如此多的可能,顺流而下固然是一种稳妥地选择,迷途知返的小羊却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更何况有些小羊已经跳到了河对岸,对着河床的小羊喊着∶你过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