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用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

“不是”用文言文怎么说是:非。

比如: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翻译:轻慢主人,不是得体的礼仪;因为自己身份娇贵看不起人,不是处世之道。

非 fēi

释义

1、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

2、不合于:~法。~礼。~分(fèn)。

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

4、不是: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

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

6、不:~同小可。~同寻常。

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

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去!

9、不好;糟:景况日~。

10、指非洲。

相关组词:非分、是非、莫非、非常、非议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非,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

白话版《说文解字》:非,违背。字形采用“飞”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非分[fēi fèn]

不守本分;不安分:~之想。不做~的事。

2、是非[shì fēi]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3、非洲[fēi zhōu]

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最西部,西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苏 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紧邻。地形以高原为主,赤道横贯中部,有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之称。面积3 020 万平方千米。

4、除非[chú fēi]

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与“才”“否则”“不然”等词呼应:~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不然你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5、若非[ruò fēi]

连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

2. 吃用古文怎么说

古文中用“食”、“啖”、“飨”来表示吃。

食——嗟来之食:嗟表示呼呵的声音(吃饭时的声音)。

啖——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吃三百颗荔枝。

飨——先祭而后飨:先祭祀再吃。

扩展资料:

“食”出自《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白话释义: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话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飨”出自《淮南子·说山》:先祭而后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嗟来之食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惠州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