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熙的生活手记10:如何摆脱别人打听隐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每个职场人都长着一颗七巧玲珑心。只是心要用对地方,不然总是会讨人厌。

前两天,其他部门的同事阿兰看到我反复的扫描文件。阿兰“特意”等到下班的时候,问我是不是要去公司里的培训,还声称是我的领导在他们办公室说的。

当时我心里一阵“哈哈哈”飘过……

我想起刚进公司那会儿,有人跟我讲阿兰特别爱八卦别人的事情,并且好心的提醒我远离她。我当时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逃避心态。

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到我身上。我眼咕噜一转,诚实地回了他。

诚实回答是因为去培训已经是事实,阿兰改变不了什么。还有,阿兰在同事眼里留下八卦的印象,即使说什么,也不一定有人相信。

并且很婉转地表达了我对这件事情的反感:“阿兰,你的观察能力真仔细。像他们整天都埋头干活,哪有闲工夫管别人的事情。看来,你的工作能力挺强。呵呵呵~~”

阿兰见我这样说,再没有接话,讪讪地走了。

这两天,我反思这件事情。各大搜索媒体(百度问答,豆瓣,知乎等等)被我翻了个遍,对类似的事情,大家一般是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近君子,远小人。另一种直接怼回去。前一种略显懦弱,后一种显得刚勇。(数据显示选择远离的人较多,由此可见还是好人多)

说到刚勇,我想到了项羽——名门望族之后,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还是引以为鉴吧。我又不是那种懦弱的人。这样的答案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开我的谜团,我想要的是如何和这样的人相处。于是翻阅了系统性学术理论,才茅塞顿开。(工作习惯挺重要的哈)

01

什么是隐私?

隐私就是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不愿告人"和"不愿公开"自然有他的原因。保留隐私与为人诚实并不矛盾,就像善良的谎言与委婉的诚实并不矛盾一样。

相对于中国人,西方国家的居民更注重保护隐私。比如西方人聊天的内容是天气,旅游等等无关大雅的事情。中国人见面寒暄的内容,除了吃了么,还有年龄,体重,家庭,甚至收入,房子。当西方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会毫不客气的回答:“It’s not for you.”

回头想想,自己在聊天中也走漏了多少隐私内容。以后做事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02

为什么有人爱打听别人的隐私?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隐私的窥探来自于童年,对事物的好奇心。

小孩子有一段时期,对所有的事情充满兴趣,爱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小孩子,大人也有探究事情深处的欲望。

许多科学家的童年对自然科学都是充满幻想的,直到做出傻傻的探索。这是科学家把好奇心用在了工作上。

无聊的人,不研究工作,只会对研究别人感兴趣。对不了解的人,他们一般不会八卦。这些人一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对方身上求证后,才会得到信息。他们知道空穴来风,通常容易穿帮。

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欲望的宣泄。

有极少数的人,是通过窥探别人隐私过程,满足一种扭曲、变态的原始欲求。比较典型的是一种偏离性心理障碍。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热衷于收集和窥探别人的隐私。他们专注于事情的细节,甚至会添油加醋地大事渲染,使隐私的情节具体又详尽。他们描述别人的隐私,像是自己经历过一样。这种人在现实生活里,反倒成为道德的卫道士,经常指责别人八卦。

电视剧《欢乐颂》中,曲筱绡擅自利用自己的实力,成功地“勾引”邱莹莹所谓的男朋友——白主管。并且美其名曰自己是替邱莹莹试探白主管。最后告诉邱莹莹:男人都是看钱的。曲筱绡最后成了“五美”中最不受宠的那个,连樊胜美都提防曲筱绡。

其实,曲筱绡这种观点,来自对自己的谴责和愤怒。曲筱绡从小缺爱,对爱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另一方面,人格中又存在着过严格的防御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会不停的斗争。

当对爱情充满幻想和期待的时候,曲筱绡奋不顾身地追逐赵医生。当防御心理占了上风时,她做出了“夺爱”白主管的事情。

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的人,就还有人挖空心思揭露别人的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己的欲望。

03

如何对待别人打听隐私?

1. 在确定不安全的情况下,能守口如瓶尽量做到管嘴——言顾左右而其他。

心理学老师曾经告诉我这句话:“背叛你的第一人,永远是你自己。”很多事情,自己没有做见证的时候,别人也无从谈起。就像你不说家里住哪,别人怎么可能知道呢?

确定安全有几个确定:

人的确定——一般是陌生人或者没有深交过的人。

利益的确定——同事间相处,难免有利益或者资源的争夺。

环境的确定——大庭广众下,打听别人隐私,谁敢告诉他?

比如我对阿兰可以这样说:“其实培不培训没什么,人开心就好。”说到底,阿兰也没有知道我最终是去了,还是没有去。听我的话音,感觉像是没有去成似的,但事实却是办成了。(不是在教你诈哦~)

2. 温婉地告诉对方——这件事“不管他的事情。”

具体地沟通技巧是夹心法——夸奖+内容(批评)+夸奖。我现实中回复阿兰用的是这种形式。

3. 用别人的故事,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借力使力)

一些情况下,我们的最佳反应是用类比的形式,让对方换位思考,用同理心感受。

还是那天的情况,我也可以这样回复阿兰:“那天有个朋友整天打听隐私,你说又不管他什么事情,管的那么宽,真是让我怀疑他是不是有爱上我的嫌疑。阿兰,你不会也爱上我了吧?”(最好是用在同性之间。异性的玩笑会让人怀疑性骚扰)

我相信接下来的“哈哈哈”声不断。

总结:

当你遇到别人探测自己的隐私时,懦弱和刚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我们是要学会和这样的人相处:1.言顾左右而其他。2.夹心式沟通3.借力使力。

最后,用一句流行语结束全文:“愿你的善良带点锋芒。”

参考文献:

1. 《隐私权若干问题研究》摘自《软件学报》,2006,17(8):1764-1774

2. 非礼请勿视——如何克服偷窥他人隐私心理

3. 隐私偷窥,都市里无形的幽灵《医药前沿》,2006(1)

4. 她为什么爱探听别人的隐私《山西老年》,2008(5):55-55

5. 为何他总喜欢窥探隐私《科普天地(资讯版)》,2011(7):5-5

6.人为什么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科学养生》,2004(4):16-18

7.喜欢“窥视”隐私是何心理作怪《江苏卫生保健》,2015(23):51-51

8. 窥探别人,其实也是反窥自己《江淮法治》,2015(12):62-6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