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告诉我几首重庆的顺口溜好不?

谢谢!

第1个回答  2014-08-04
小时候有嘿多嘿好耍的顺口溜,现在的小娃儿们肯定很多都不晓得了,现在再回想起真的是很亲切,毕竟这些言子儿陪我度过了在沙坪坝小龙坎正街上的童年: 以前逮猫的时候大家会把手的大拇指接在一起,然后点哪个人当猫,点的时候就会说点子梅堂,梅桂花堂,鸡官上税,鸭官退堂;一颗米,舂到底,不是你,就是你……。好像中间还说过些啥子点指点菠萝,鸭儿下海歌,有钱打酒吃,无钱抓(就是“踢”)出去的,我都记不清楚了,也不晓得字是不是都写对了。 幼儿园的时候,一群小朋友看到天上有飞机过,就会指到飞机说飞机飞机,飞到北京。如果有人哭的时候,大家会指到他说又哭又笑,黄狗飙尿,然后那个人多半就会笑了。还记得一个: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咕噜咕噜滚下河,河头有个鬼脑壳,把她咬成两半砣。以前小时候爸爸妈妈逗我的时候,把我放到他们腿上,然用我的两个食指一碰一碰的说虫虫 ——虫虫——飞,飞到花园里,下个荷包蛋,给幺儿下稀饭。 还有以前画那个老头的时候说的:大字不出头,两边挂灯笼,三天不吃饭,围到锅儿转;买了三根葱子3角3,买了一个冬瓜9角9,买了3个汤圆6角6。还有一个有点好耍:啥子啥子两边开,你走茅厮我走街(音"该"),我买的草纸不给你开,你在厕所打栽栽。 以前吃红萝卜的时候妈老汉经常说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娃要吃肉,老汉儿没得钱。还有一个也是很好耍的:拉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儿去看戏;莫得吃的吃啥子,牛肉包子夹狗屁。这个很老很老了,是以前客栈老板经常喊的吧:楼上客,楼下客,听我老板来交涉;要屙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要屙屎,有草纸,不要撇我的蔑席子;要放屁,有罐罐,不要在床上放闷烟儿。 还个老的: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桥洞里头歇;桥洞里有根花花蛇,把我耳朵咬成两半节;回去爹也诀,妈也诀,诀得我心里过不得;杀个鸡,我不依,杀个鹅,请舅婆,舅婆在屋里梳脑壳;请舅公,舅公在屋里爬烟囱,请爸爸,爸爸在屋里扫渣渣,请妈妈,妈妈在屋里搓粑粑。 还有一个顺口溜是要用手一边比,一边说,嘿好耍,我也一起把手势写下来: 摊开两手,手心向上,把两只手的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这三个手指头的指尖相碰,就像观音的兰花指,相当于两只手各捏成两个环,此时两只手的食指、小指是自然伸着的;右手翻来手背向上,然后右手的食指穿到左手三指形成的洞里去,同时左手的小指伸到右手三指的洞里,右手的小指与左手的食指自然相搭。 好了,开始念儿歌了,说到哪儿就哪个手指动,其余手指不动: 王婆婆,在卖茶 (右手食指抬一抬) 三个官人来吃茶(左手捏在一起的大拇指、中指、无明指碰碰头) 后花园,三匹马 (右手捏在一起的大拇指、中指、无明指再碰碰) 两个猴儿打一打(搭在一起的左手食指与右手小指,打一打) 王婆婆,骂一骂(就是右手食指动动了) 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手扬起来,伸到右手三指洞里的左手小指活动活动) 这个是小娃儿吵架的时候说的:王(可以换其他人的姓)××王瓜瓢,脑壳上没得毛,拿几个钉子笃(音“夺”)几个眼,插几根癞鸡毛。 下面还有些零零散散的了。 这个是幼儿园时候经常说的:从前有个地主,屙屎不揩屁股,别个喊他扫了,躬起屁股跑了;别个喊他站住,他说他是干部;别个喊他站到,他说他是代表。还有个版本是:天棒地棒,屙屎屙到街(音“该”)上,别个喊他站住,他说他是干部;别个喊他站到,他说他是代表。 小时候藏藏猫,自己被当猫儿的找到后就对其他人大声叫黄膳的脑壳不要支出来!天热的时候常说:6月天气热,我的扇儿借不得,有钱买一把,没钱就该热。 小时候脑壳遭撞了,我妈就一边给我揉一边说:包包散,包包散,明天吃个荷包蛋。小时候在外面耍,抓到螺蛳的时候就会对到它唱:山螺蛳,快出来,有人要偷你的金刚财,把你的金刚帽儿拿出来! 这个好像是儿歌吧: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了要关门。门对门,虎对虎,一下对到中指拇。 还有:拜子拜(瘸子)~跳上街,量筒米,养奶奶(音调一声)~奶奶吃得多,拜子起来刮顶锅,顶锅有条蛇,黑得拜子喊伯爷,伯爷屙泡尿,黑得拜子噘噘叫~! 这个是我表弟原来嘿爱说:1~2~1~挑起箩筐去买米,买米的人挤又挤,踩着我的脚,啷个说?进医院,七八角;医生说,要开药,啥子药?膏药,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啥子豆?豌豆,啥子弯?台湾,啥子台?抬起你妈进棺材~! 或者是:高鼻子洋人不讲道理,踩着我的脚,啷个说?进医院,七八角;医生说,要开药,啥子药?膏药,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啥子豆?豌豆,啥子弯?台湾,啥子台?抬起你妈进棺材~! 又想了起这个:我们两个好,存钱买手表,你扛枪我打鸟,你下粪塘我就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是:我们两个好,存钱买手表,手表到了六点钟,急忙赶到文化宫。文化宫,关了门,我们两个耍不成。 有人打屁又没得人认帐的时候就说:打屁不说,屁眼烂脱! 这个是小时候耍游戏时候说的: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坐轿轿,走进城门挨一刀。 不晓得为啥子总是有小朋友要说成“城门城门鸡蛋糕”……-_-! 小时候一起耍游戏,输了要表演一个节目,一般是唱个歌,经常一些耍赖的说一句: 唱个歌,唱个歌,唱个猴儿摸耳朵,然后用手摸一下自己耳朵就赖过去了,哈哈…… 这个是女娃儿跳橡筋绳时唱的:黄桷树,黄桷桠,黄桷树下是我家;我家有个好姐姐,名字就叫马兰花。 这个比较长:推磨~摇磨~推粑粑,请家家(ga),推豆腐,请舅母。舅母不吃菜豆腐,打碗米来煮,煮也煮不熟。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请嬢嬢。嬢嬢说我乖,给我买个木歪歪。果果甜,要过年,嬢嬢给我压岁钱。鸡公叫,鸭公叫,各人找到各人要。那个娃儿去打油,罐罐儿lui(阴平)到茅厕(si)头,拣起来,二两油,拿起回去揉馒头,馒头生了蛆,拿给医生医,医生医不好,拿给耗儿咬,耗儿咬个缺缺(阳平),我是你们爷爷,耗儿咬个洞洞,我是你们外公。 这个也是小时候经常说的:我跟小姐打扇,小姐说我勤快,我说小姐是个妖怪。 这个比较扯,算是成人类型了:上公园,喝啤酒,给你介绍个女朋友,灯儿啦个铛,跳上床,铛啦个灯儿,铺盖偎儿,隔壁的老头儿看门缝缝儿,喊来扫黄的王小珍儿,拿枪拿炮拿棍棍儿,捉到两个光麻雀儿。 还有这个:折耳根,满地生,我是外婆的小孙孙(音“生生”),外婆请我吃花生,我不吃,我要回家打毛铁,毛铁打了三斤半,娃娃崽崽都来看。 这个记得的人不多了:叮叮当,敲(音kao,一声)麻糖,麻糖吃了lia(“粘”的意思)裤裆 哄小孩儿的时候大人们常说:幺儿乖乖,要吃奶奶(一声) 这些是小时候吵架斗嘴的时候经常说的: 小崽儿,你不要嚼(重庆话“凶”的意思,就是“桀骜”的连读),你妈妈住到化龙桥 三八妇女节,妇女惹不得,你决(就是“骂”的意思)她一句,她决你一歇 听你说,尿罐都要落。听你吹,夜壶都要飞 没得我高,要遭火烧;没得我矮,要遭劳改;……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风一吹,火一嘌,老表只能打个光条条 吹牛不打稿子,屙屎不拿草纸 对不起,敬个礼,二天开会斗争你! 我们在画小鸡的时候还有个顺口溜:考试考了两分,妈妈打了三篾块,眼睛一鼓,嘴巴一翘,走老~走到山上,碰到两个熟人,卖鸡毛鸭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