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哪几种形式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基础的分类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
箱形基础.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
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要有一个适当的深度,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又节约基础用材,并加快施工进度.
决定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应考虑下列几个条件:
��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含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如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同时还补充一下地基处理方法和应用的范围
1. 换土垫层法
(1)垫层法 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2)强夯挤淤法 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
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应性.
2.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软土地基中常用强夯法
强夯法 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3.排水固结法 其基本原理是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减小,产生固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地基抗剪强度相应增加,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排水固结法主要由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组成.排水可以利用天然土层本身的透水性,尤其是上海地区多夹砂薄层的特点,也可设置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之类的竖向排水体.加压主要是地面堆载法、真空预压法和井点降水法.为加固软弱的粘土,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电渗排水井点也是合理而有效的.
(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临时的预压堆载一般等于建筑物的荷载,但为了减少由于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称为超载预压.
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固结速度,常可与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带法等同时应用.如粘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好,也可单独采用堆载预压法.
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2)砂井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 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砂井法通常辅以堆载预压,称为砂井堆载预压法.
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但对于泥炭土等有机质沉积物不适用.
(3)真空预压法 在粘土层上铺设砂垫层,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垫层,用真空泵对砂垫层及砂井抽气,使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结.
适用于能在加固区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形成)稳定负压边界条件的软土地基.
(4)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当真空预压达不到要求的预压荷载时,可与堆载预压联合使用,其堆载预压荷载和真空预压荷载可叠加计算.
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5)降低地下水位法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减小,从而增大有效应力,促进地基固结.
适用于地下水位接近地面而开挖深度不大的工程,特别适用于饱和粉、细砂地基.
(6)电渗排水法 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由于直流电场作用,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然后将水从阴极排除,而不让水在阳极附近补充,借助电渗作用可逐渐排除土中水.在工程上常利用它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的稳定性.
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