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连除实际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教学设计

1.出示情境图,找出条件(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不要以读题的形式回答,而是要将需要精炼,尽可能的简洁,学会从生活情景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

      班级里学生都很顺利地发现了图片里隐藏的信息“每个书架有4层”,教师顺势引导:图文形式的解决问题,不仅要关注文字中的信息,还要善于发现图片中隐藏的信息。

2.根据找出的三个条件,选取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条件,并学会如何从条件出发分析题目)

3.难度升级,根据三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这样提“一层有多少本书?”师反问之“是两个书架每层合起来有多少本书吗”(设计意图:强调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避免歧义)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写到数学书上13页。基本上都能够顺利解答。教师相机提醒: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思考,开发学生思维)

        部分学生能够想到两种方法,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得是什么),改写综合算式。

同桌互说解题思路,教师及时指导并随机提问。

5.检验。师设疑:是不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有28本书”呢?如何检验我们计算的是否正确呢?

      两个班级都顺利地说出了检验方法。尤其是“反推”形式的检验,也许这些学生提前预习了。此时教师相机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检验呢?”每一步算得是什么?(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检验的思路,加深理解)

      教师小结此种检验方法“将得数代入原题”,其实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当做条件,已知的224本书当做问题,去算一算究竟两个书架是否一共有224本书?

    鼓励学生将检验方法写到14页,检验思路与13页所写的解题方法要一致。

6.回顾与反思

回想思考过程,建立模型。

找出条件与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

7·对比两种解题方法的异同

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

问:本道题目,我们是从条件出发分析的,还是从问题出发分析的?班级学生异口同声:“从条件出发分析”。

引出课题(相机介绍,这其实就是“归一问题”)

教师介绍:无论从问题出发分析,还是从条件出发分析,只要能够帮助解决问题,都是可行的。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节课只能讲解这一个例题,时间还比较紧张。

不足:关于对解决问题的检验学生学完之后有点懵

改进:练习课时(一节课只处理了两道题),我将问题改成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圈起来,把已知的条件变成问题,标上问号,帮助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更清晰,其实,检验的过程就相当于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并反复追问学生,每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不足:讲授新课以及练习课都是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列式问题不大,以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时,出现了没有意义的式子,说明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方法。经过分析,有些题目从问题出发分析更容易更清晰。

改进: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要灵活,从条件出发分析走不通,可以选择从问题出发分析,也许会有一片新天地。

关于这节课,我一直将速度放慢,重点放在了学生说解题思路上,但是在后续做题过程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旧遇见了各种困难,不过我依旧觉得说解题思路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并且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