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思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句话背后寓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上半场,许多人说到创新思维,言必要提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这句话,有人叫它 “免费思维” ,也有人称它 “跨界打劫” ,同时,还不乏许多反对的声音说这是一场风靡已久的 骗局 ,究竟这句话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两位嘉宾是:



  一、 什么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曾峥: 这是一种企业经营、商业模式、利润创造的创新思维的表达方式,有句话叫做 无利不起早,不赚钱的企业是耍流氓。

  客观讲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尤其是PC互联网往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也就是2011年到2014年那段时间,微信用了大概半年时间累积了 6000万 用户,大概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有了 3亿 用户,后面高速发展一直到现在 7亿多 用户,短时间内快速爆发的人口红利造成了大量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平台型项目,这些项目按照这个逻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逻辑在移动互联网的 历史 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陈挺峰:我卖的产品是免费的,但我从产品的附加值里面赚取利润 ,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的意思,就像我们在网上看视频的时候是免费的,但我们用户付出了时间成本,视频网站是赚取广告商的钱,那么广告商其实就是相对应的狗,用户其实就是相对应的猪,羊毛相对来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是商业模式,也可以是利益。

  二、 羊毛理论是否依然有效

   陈挺峰: 创业其实要讲究时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 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猪,把用户服务好,有了好的用户体验以后,狗才会过来。 现在的创业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流量聚合,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在某一个领域里面线上的获客成本比线下更高,这是一个倒挂的现象。最早互联网是因为获客成本低,减少中间流程,所以它风生水起, 而现在获取流量成本太高了,猪还没圈够,可能钱就烧光就死掉了。


   曾峥: 逻辑还是存在的,但是一定要去适应互联网的新变化。人口红利早期的时候,只要找到一个 有频次的刚需痛点 ,你就可以做一个圈用户的应用,谁运营的更好,在同一个赛道上就能抢更多的用户,当用户足够多、粘性足够强之后,再想办法做一些变现的逻辑,就很容易产生利润。

  但是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增长放缓,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维护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所以本来到了应该变现的阶段,在同一个赛道上的前几名一补贴,谁都不敢变现, 所以最终2015年就发生合并,新美大出来了,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携程网和去哪儿网合并。投资人其实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一逻辑重要的推动方,投资人跟创业者一起实践了这个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期共同推进了这个逻辑的变现。

  三、 羊毛理论是否适合初创者


   陈挺峰: 其实企业可以先自我检测一下。以微信作为例子,比如微信一年的运营成本是一个亿,当微信的用户有1000万的时候,平均的用户成本是10块钱,用户到10亿的时候,那用户成本就变成1毛钱,也就是说 它的边际成本是随着它的用户增长而降低的。

  但例如 送水、送外卖 等行业,随着业务越来越多,送外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它的 成本是随着业务增加的 ,所以它并不适合“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