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怎么进行下去?》|  节目《女孩怎样把自己嫁出去》感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前天参加读书会,中途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当爱一个人时,你得到了什么权利?

没想到勾起了所有书友的兴趣。

在书友的后续发言中,甚至把话题转向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自己在进步,但是对方停滞不前,怎么办?”的话题。

在此种情况下,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和大家对问题的假设前提不一致。

作为未婚青年,我的假设是,我现在未婚,我如何体会男女之爱。

作为已婚书友,他们的假设是,在婚姻里,如何让爱继续。

这两个的大前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是想要基于爱去建立婚姻,而他们是,在已有的婚姻里,去创造爱的体验和感觉。

不同的视角,导致我们对问题的解答方式也完全不一样。那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我以为都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爱,要怎么进行下去?

最近看的一款知识类节目《知识就是力量》,第一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罗振宇提出的论点,我以为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里,他提到“协同进化”这个词。他认为,协同进步是每个物种获得最大利益的方式。

他说,现代婚姻的本质就是协同进步。而现代婚姻是协同进化发出的一个邀请,邀请他和你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现在同样面临两个问题:

1、如果找到合适的协同进化者?

2、那个人已经在那里了,如何和他一起协同进化?

2个问题,一个答案,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四个字:即兴戏剧,YES,AND。

什么是即兴戏剧?

两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舞台山表演,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任意即兴演出。

即兴戏剧有一个重要规则,就是永远不准说“NO”,要把自己创造性放进对方的戏剧里以推动故事情节,永远不要成为另一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阻碍。

这个觉得跟心理学的接纳很相似。

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先接纳问题,承认这个事实的存在,才有后续的解决一说。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你想说要去改变对方,这个就是妄念了。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

原本能够继续的前提就是你可以对他的任何行为说“Yes”,然后加上自己的“And”,这样戏剧能够推进剧情,生活也得以继续。

其实,不只是恋爱和婚姻,几乎我们在生活中想要跟任何人推进合作,同事,领导,客户,都是这一套心法。这些人只要是你有需求去合作的,不管你是否喜欢他,都需要先认可他的状态。连亲密的人,我们都没有办法没有资格改变,更何况是陌生人。

先认可,再把自己的创造力添加进去,由自己来构建一个由我参与的你的未来,也就是yes 和 and。

回到之前读书会主持人提的问题:当爱一个人,你获得了什么权利?

就是你需要开始对他启动yes 和 and,对于他身上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先接纳下来,也就是我平时喜欢说的“破例”,你为他在你身边做你平时不喜欢的事情而破例,然后把自己的创造力放进去,创造有你参与的属于他的未来。

如果一开始,你就不愿意去启动“yes”,或者说对方因为爱你,愿意为你改变,那也是他在为你“破例”,放弃自己的边界,是他在接纳你,然后把他自己放在你的未来里。

如果双方都不愿意,那么故事情节就此打住,game over,或者不久的将来,也是这样的结局。

所以,两个人都启动这个即兴戏剧心法的结果就是,都在发出“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信号。

这个需要彼此共同投入一段时间,结成一种关系,从此对方在自己的生命中都是一个唯一的存在。这个过程叫“驯养”,出自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小王子》。

回到读书会书友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在进步,而对方不进去,怎么办?

我在留言区看到了一个用物理角度解释这个问题的,非常赞同,转述过来分享下:一段好的婚姻里的两个人,除了要有相似的初速度,更重要的是有相似的加速度,长久以来才能保持在相似的距离范围内,否则哪怕初速度一致,如果加速度差距很大,最终还是要走到不同的程度上。

这也解释了罗振宇说的经数据分析,现代人离婚的90%的原因是成长不同步。

所以是不是一旦不同步,就离婚,当然不是,这里也提到了在一点范围呢,这个范围就是给我们和对方的反应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同样尝试启动即兴戏剧的心法,如果成功,那么得以继续,如果不成功,很有可能就分道扬镳了。

对于一个未婚女青年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多少有些事事而非,但是我们所有人穷尽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件事,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我们殊途同归,而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对我们人生的滋养是任何其他关系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