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依赖不抱期待?

如题所述

减少依赖不抱期待

有一种缘分:

《爱在日落黄昏时》里有句台词说:年轻时总以为能遇上许许多多的人,而后你就明白,所谓机缘,其实也不过那么几次。是啊,红尘喧嚣,情缘难料,人世间的阴错阳差从未停歇。在这汹涌的人潮里,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守候成美妙的风景,也不是所有的故事最后都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比起天长日久的幸福,无法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似乎才更像是感情里的常态。但这世上有一种缘分,在夫妻之外。尽管不能形影不离地相亲相爱,却也可以浓淡相宜地相伴一生。

不如相遇得刚刚好:

电视剧《流金岁月》里,蒋南孙的小姨黛茜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一辈子遇到的、欣赏的、谈得来的、喜欢的,有那么多人,不是每一个都可以谈恋爱做夫妻的。有的做了朋友,有的做了同事,有的很多年才见一面。因缘不一样,关系就不一样,享受就好了。”

毕竟感情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际遇,出场顺序很重要。相遇得太早或太晚,都不如相遇得刚刚好。就像有的人,相比当恋人永远在一起,其实更适合当朋友,远远守护。

《流金岁月》里,黛茜和叶谨言就是这样。多年前,他们相识于微时,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是并肩作战的事业伙伴。

需要的时候他在:

为了叶谨言公司的发展,黛茜付出了很多心血。可就在公司的情况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们之间却出现了矛盾和隔阂,以至于黛茜不惜放下国内的一切,逃离到国外,一待就是好多年。时过境迁之后,黛茜依旧对叶谨言心有余情。一听说叶谨言的公司遇到危机,

她又立马回国,并向叶谨言表明,愿意回到原来的岗位,像以前一样当他的左膀右臂,助他东山再起。心仪之人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但黛茜却没有了要跟他再续前缘的念想。她只愿远远看着他,如同昔日老友一般,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遇见了就很庆幸:

成长带给我们的收获之一大概就是让我们学会放手和成全吧。放手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太爱了所以懂得慈悲,愿意成全。诚如村上春树所言:“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不能,便护他安好。”爱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拥有,而是遇见了就很庆幸。庆幸山高水长,一路有你默默在身旁守候。

以至于我不管走多远,回头就能看见你。即使无缘夫妻,这样的陪伴也足矣慰藉此生。

默默陪在身边:

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很玄幻。以十倍速度爱上你的人,后来又以百倍速度抛下你。你以为的一生一世,实则不过是县花一现,过眼云烟。反而是那个虽然没有与之产生火花,却始终默默陪在身边,对你不离不弃的人,呵护了你一辈子。

他也许不是那个可以惊艳你整个年少时光的人,却是可以温柔你余生漫长岁月的人。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海莲和弗兰克他们的故事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纽约的穷作家海莲,因为买不到心仪的书,而写信给伦敦查令十字街的一家书店,托书店帮自己寻觅好书。

喜欢就够了:

一来二去的,海莲就同这个书店的所有员工都热络起来,尤其是跟店主弗兰克。他们互相通信长达二十年,虽未曾谋面,却以书信的方式参与到对方的生活里,见证彼此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二十年间,他们写过无数封信,海莲会在伦敦经济困难的时期,给书店的伙伴们寄食物和生活用品。

弗兰克也会走遍伦敦的各个地方,为海莲买本。他们之间的缘分,虽不是爱情,却远比爱情更纯粹、更珍贵、更牢固。

有段话说的好:“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

一见如故:

是啊,并非一定要在一起,才算是爱情的完美结局。亲密关系里,也不是只有夫妻这一种形式。正所谓:厚爱无需多言,深情不及久伴。有段话说:“有的人认识了一辈子,还是像陌生人。而有的人只见过一面,就一见如故。”就像有的人天天在身边,你对他却视而不见。但有的人即使相距千里,你也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人世浮沉,红尘喧嚣,有的人只要出现过一次,在你心里就能抵得过千军万马,四海潮生。像电影《廊桥遗梦》里,罗伯特对弗兰西斯卡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就够了。”

最好的关系:

有那么一个人,见或不见,都永远在心间。地老天荒不再是爱情的唯一目的,只要过程美好且值得,就够了。如这段话:“见过花开就好,何必在意花属于谁。你记得花,花就不会枯萎。你记得他,他就一直都在。”哪怕他只来过一程,你亦可惦念一生。

刘若英在某首歌里曾这样唱到:“我们没有在一起,至少还像家人一样,总是远远关心,远远分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相聚别离都太过匆匆。

倘若真的有所图,大抵也不过是那一份温暖和惦记。而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莫过于你一直在,我从不担心你会走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