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侍郎除弊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1. 张岱《刘侍郎除弊》文言文翻译

刘大夏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前往北边处理兵饷粮草问题。

尚书周经对他说:“府仓粮草宣告缺乏,大半 的粮草是有权势家族的子弟在经营,你向来与他们个性、意见不合,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会因为个性刚直招祸。”刘大夏说:“处理天下事,凭借道理不依仗权势, 安定天下事在于实地处理不在于远谋,待我到后解决。”

刘大夏到达后,整天召集边塞的百姓了解情况,终于了解了个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办法。有一天,他派人 在各交通要到四处张贴榜文,昭告天下:“某个粮仓缺几千石粮食,每石按照官价收购,边疆内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报的,粮食从十石以上,粮草百束以上, 都准许买卖,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

不到两个月,府仓储积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钱财。原来塞上必须拥有千石米粟、万束柴草才得收进。

因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从刘大夏确立这项粮草收购法令后,有粮草的百姓都自己上报,不需要权贵包办买卖到足够数量,然后凑整数上交。

延续了几十年的 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2. 刘侍郎除弊 中刘大夏是一个怎样的官员

刘大夏是个怎样的官员:

1. 坚持原则。不因为素日和中贵的矛盾而产生畏难或对抗情绪,而是能够抛除旧怨,公私分明,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以理不以势,以近不以远)

2. 处事稳重。不急于发布自己的主张,而是深入基层(与边上父老)问计于民,然后再做决策。

3. 善于统筹。中贵大户把持粮草收购,源于“粮必限以千百石,草必限以十万束方准”的政策弊端,刘大夏经过反复研究以后,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平民小户不必通过中贵大户就可以往官仓售粮,既有效解决了主要矛盾,又不过分触动中贵大户的利益,从而使得新政能够顺利推行。

综上所述,刘大夏在此文中是一名能够坚持原则、处事稳重、善于通过调查研究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终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做到统筹兼顾,从而顺利解决问题的能臣干吏,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值得今人学习。

3.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0. B “言”字后面属于直接引语,所以后面断开。

11. C(国子监兼具教育行政机构) 12. C 13.(1) 武将等候补缺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字“守阙”、“曷以”“劝”3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刘锜有大功,听说他的病已严重,诛杀王权、刘汜,刘锜必愧疚愤恨而死,国家打了一次败仗而三将皆死,这难道不是使敌人高兴吗?(【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字“殆、“诛”、“得无”3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译文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至军器监丞。

入朝应对,进言说:“县令的任免权交付给铨选部门,只根据资历,为何不委托给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别坏的人。”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

黄祖舜代理充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后调任吏部员外郎,离京去泉州做通判。将要出行,进言说:“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

请求在科举以外,如有学问和品行优秀光明,孝顺亲长友爱兄弟至纯至善的人,由县举荐到州,州郡延请他们到学校,来给众多的读书人做出表率;其中品行特别优异的人,州郡把姓名报知皇上,这也是由乡里考察推选的意思。”皇帝将他的奏章下发到礼部,就留他在朝廷任仓部郎中,后又升迁为右司郎中、代理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

黄祖舜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皇帝命令金安节校对,安节评价这本书明晰精粹,于是皇帝就让国子监刻板发行。黄祖舜推荐李宝,言其智勇双全,皇帝下诏任命李宝为带御器械。

黄祖舜兼代理给事中。张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请留下五十多个使臣打理家产,黄祖舜说:“武将充当空缺职务官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请求限制张家。

皇帝于是下诏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户部奏请把官田授予淘汰的使臣,祖舜说:“淘汰的使臣一千六百多人,临安官田仅为一千一百亩,计算他们的请求来分给他们官田,不超过几十人能得到田地。”

此事没能施行。保义郎梁舜弼、梁汉弼,是梁邦彦的养孙,都被封为阁门祗候,黄祖舜说:“阁门官不可以因为恩泽补迁。”

池州知府刘尧仁升任右文殿修撰,新州知府韩彦直升为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的官职本是给为文学之士准备的,不可凭皇帝宠幸得到。”已故的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求遗表之恩,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帮助秦桧,污蔑伤害好人。”

最终没有发表这些诏命。秦熺死,追赠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他父亲秦桧的阴谋计划,现在不适宜追赠他皇帝老师的官职。”

朝廷夺回追赠的官职。 黄祖舜升迁知枢密院事,金主完颜亮侵犯淮水,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将要诛杀王权来警示其他人,黄祖舜说:“王权论罪理应诛杀,刘汜也不容宽恕。

刘锜有大功,听说他的病已严重,诛杀王权、刘汜,刘锜必愧疚愤恨而死,国家打了一次败仗而三将皆死,这难道不是使敌人高兴吗?”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黄祖舜在官位上去世,谥号为庄定。

4. 刘俊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

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

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点灯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就吊起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魏孝文帝时选拔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独刘俊兄弟没有被选上。

他和明朝中期的齐永,一起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 俊字校标。自认问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

聪慧过人。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

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刘峻,字孝标,平原人。

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

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 戚属,更徙之桑乾。

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 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

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

峻兄孝 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

未及成, 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

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

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

敬通值中兴明 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

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 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

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 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

所以自力为叙,遗之 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 悯:怜悯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敬通值中兴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遗:赠送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峻请假省之,坐私裁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

(4分)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分)【参考答案】雨露。

5. 刘墉的经历 文言文

(刘)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再迁侍讲。二十年,统勋得罪,并夺墉官下狱,事解,赏编修,督安徽学政。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督江苏学政,疏言府县吏自瞻顾,畏刁民,畏生监,兼畏吏胥,阘冘怠玩。上嘉其知政体,饬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淬厉除旧习。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宁道。以官知府时失察僚属侵帑,发军台效力。逾年释还,命在修书处行走。旋推统勋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苏江宁知府,有清名。再迁陕西按察使。丁父忧,服阕,授内阁学士,直南书房。迁户部、吏部侍郎。授湖南巡抚,迁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命偕尚书和珅如山东按巡抚国泰贪纵状,得实,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署直隶总督,授协办大学士。五十四年,以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降为侍郎衔。寻授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嘉庆二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命偕尚书庆桂如山东谳狱,并按行河决,疏请宽濬下游。四年,加太子少保。疏陈漕政,佥丁不慎,途中盗米,致有凿舟自沉,或鬻及樯舵,舟存而不可用,请饬各行省佥丁宜求殷实,皆如所议行。九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墉工书,有名於时。

——《清史稿》

6. 兴利除弊文言文翻译

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寿春人.召信臣为人勤奋努力有办法有谋略,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们富足.他亲自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田间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很少有安闲地休息的时候.他巡视郡中的水流泉源,开通沟渠,修筑水闸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设施总共几十处,以便扩大灌溉面积,水田年年增加,多达三万顷.百姓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有了多余的粮食来贮藏.召信臣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规定,刻在石碑上树立在田边,来防止争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终时铺张浪费,一定要从节俭出发.府县官吏家中子弟喜欢闲游,不把耕田劳作当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责罢免他们,严重的还要追究他们,用行为不法的罪名处治他们,用这种做法显示他崇尚劳动厌弃懒惰.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广泛推行,郡中的人没有谁不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

7. 求翻译文言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纶十分孝顺,父母亲死后的三年之内都不吃酒肉。他在军机处任职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共同辅理朝政,政绩卓越,并称为“南刘东刘”。刘纶个性稳重,态度端庄,喜怒不形于色。在朝廷中做事时,举止有礼,一贯不变。他从工部侍郎的官位上返乡时,买了几栋房子。即便后来又做了二十年的官吏,也没有再买房或是大兴土木。刘纶衣服鞋子脏了坏了不会重新去做一套,但上朝时必定身穿盛服,他说:“我不敢亵渎朝庭的规章!”侍郎王昶当军机处章京时,曾在严冬之时有紧急奏章需要起草,半夜造访刘纶,刘纶点起燃烛,亲自执笔修改。因为当时非常寒冷,刘纶就招呼家人为他们准备酒菜,但厨房里一点也没有,仅仅只找到白枣十数枚用来下酒。

8. 《明史チ6ᆭ1郭应聘传》文言文阅读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

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

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

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

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攻围荔浦、永安,劫知州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

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阅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

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

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

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

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

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

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

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

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廪,殁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

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

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节选自《明史·郭应聘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斩获七千有奇 奇:零数B.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秩:官吏的品级C.君第往,吾自有处 第:只管D.久之,引疾归 引:因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项是 ( )(3分)①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②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 ③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④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 ⑤ 君第往,吾自有处 ⑥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郭应聘仕途顺利,战功显赫。

任职以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曾跟随吴桂芳平定李亚元, 攻击张韶南、黄仕良等,后又随殷正茂平定古田。B. 瑶民很不安分,多次发动叛乱。

他们依仗险峻形势为非作歹,拦路抢劫,劫持杀害朝廷官员,无恶不作,朝廷曾多次派人平定。C. 怀远地跨数州,国家编民居住在当地瑶民的外围。

瑶民难治,嘉靖年间,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D. 郭应聘品格高尚,为人善良,生活俭素。

在广西任职时,请求朝廷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堂。在刘台遭贬后,全力帮助。

与海瑞一同厉行节俭,使士大夫畏惧。7.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5分)(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参考答案:4.D.(假托)5.B.解析:③是马希武的表现;⑥是说郭应聘的简朴。

6.C.“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因果关系不成立。7.(1)炎热荒凉、瘴气缭绕的地区,役使数万人,不适宜长期逗留,迅速攻破他们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贼就会吓破胆。

(役:役使,驱使。淹留:长期逗留。

破胆:吓破胆 各1分,语句通顺2分。)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

(官:做官。敦:敦促。

侈汰:侈奢。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明史·郭应聘传》原文及翻译原文: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

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

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

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

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故围荔浦、永安,劫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

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

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

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

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