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IBS便秘型与腹泻型是什么的症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7-10
   IBS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与器质性疾病鉴别。体征除腹部可有局部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1. 大便习惯的改变

  IBS患者大便习惯的改变可表现为腹泻,便秘,大多数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而以某一症状为主。其发生频率与程度在个体之间虽有较大差异,但就某一患者而言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大多数IBS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即已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但只有部分患者求医就诊,其余的人则视为正常。肠功能紊乱的发展为渐进性的,最终发展成为某种特征性模式。

  腹泻患者大便可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或稀水便,有时因含有大量气体而呈"爆喷样",同时伴紧迫便急感,多发生于晨间或进餐后。腹泻常是排便次数增多,每次粪量少,非频繁的水样泻,并不出现脱水症状,病程长而全身情况良好。便前的腹痛、腹胀便后完全或部分缓解。

  腹泻的客观指标是每日大便超过3次,然而即便是每日一次的非正常性状大便也被视为腹泻,应强调大便次数的增加与性状的改变。

  便秘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水分吸收过多,大便常为铅笔状或小丸状,常伴排便困难,腹痛、腹胀常较腹泻患者更明显。约半数患者于排便后腹痛缓解,但也常伴有排便不净感而多次入厕却仅有少量或无大便排出。判断便秘的客观指标是小于每周3次。

  2. 腹痛

  腹痛为多样性,如胀气样、痉挛状或烧灼状钝痛,持续或间歇发作,多为轻中度、能忍受。腹痛可为局限性或弥散性,多位于左侧腹部,以左下腹为多,无放射痛,但难以准确定位。当要患者批示腹痛部位时,患者常用手掌旋转抚摸疼痛区域而不是直接用手指指示。直立位时脾曲位于结肠最高点,当远端结肠痉挛时,气体不易排出,在脾曲积聚增多,可致腹痛,这一症状又称为"脾曲综合征",可通过脾曲气囊扩张而复制。腹痛常可由进餐诱发,排便后缓解,夜间睡眠无痰痛。剧烈腹痛者罕见。

  3. 腹胀

  腹部膨胀不适是各型IBS患者共同的主诉,常伴有嗝逆或胃肠气体增多。部分患者腹胀症状严重,以致于难以忍受而需松解裤带和衣扣予以缓解。

  肠道气体有三个可能的来源。一是进食或嗝逆时吞入气体,二是肠道细菌产气,三是结肠粘膜吸收减少。虽然部分患者确有多于正常的胃肠气体,但定量测定表明,大多数主诉气体增多、腹胀不适患者的肠道产气量仍属正常。有资料显示即使产气量小于正常的患者同样可有上述主诉,因此此类主诉的病理机制并非肠道产气量增加,而是患者对气体所致的肠道扩张的耐受性降低。大多数IBS患者并无过量肠道气体产生。部分有过量气体存在者症状亦更为严重。

  另外,气体自低位小肠向变位小肠反流的情况亦可见于IBS患者,却不发生于正常人,可能与肠腔痉挛、肠运动紊乱有关。或许可以解释患者的嗝逆症状。

  4. 粘液便

  IBS患者常有粘液便,其原因不明,可能与肠粘膜分泌亢进有关。共程度轻重不一。某些患者粘液便明显,并以此而就诊,而另一些患者只有在医生询问时才注意到大便带有粘液成分。粘液便多见于腹泻患者,便秘患者大便表面也可带有粘液。

  5. 非结肠性胃肠道症状

  消化不良、上腹烧灼样痛、胃灼热症、恶心、呕吐等见于约四分之一到半数的患者。

  6. 胃肠道外的表现

  常伴有失眠、多梦、出汗、心慌、心跳等神经官能症表现。另有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临床上常根据患者大便习惯改变情况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