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去129师任政委,刘华清接待却让他饿肚子,71岁还升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1938年,中共中央按照国共合作抗日的协定,将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成了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简称八路军。当时的八路军只有115师,120师和129师三只部队。

129师的师长是家喻户晓的刘伯承元帅,而当时的政治委员,则是由张浩同志担任。本来这一文一武的组合,在抵达抗日最前线之后,一边化整为零,以营连排为单位展开游击战。

一方面组织工作团的同志们深入大山乡村当中,发动当地的老百姓和群众,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还有民兵的游击队,争取在整片中华大地上都 燃起抗日的火焰 。本来,刘伯承和张浩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但是好景不长,张浩同志没过多久就患上了严重的脑病,虽然他坚持带病工作,但病情没过多久便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退下来的地步。

于是组织上决定,让张浩同志回来修养,由当时的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同志接替他的工作 ,去最前线的129师担任政治委员。

当时负责他的接待人,就是后来的海军之父,中国航母的先驱者和缔造者—— 刘华清上将 ,而此人却让邓小平饿肚子,意外的是,他在71岁还升了官。

那么,邓小平和刘华清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刘华清又是凭什么得到了邓小平的青睐,在71岁的时候还能够受到提拔呢?下面的故事,会慢慢地叙述当年的那些岁月,以及刘华清的传奇一生。

1938年,邓小平从八路军总部出发,前往当时正驻扎在辽县的129师任职。当天,总部机关派出了两辆 汽车 ,刘华清就跟随在邓小平的身边, 护送他前往辽县 。因为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他们乘坐的 汽车 也是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老式卡车。

主要的动力是燃烧木炭,而且都是走山区的路,坑坑洼洼,走了没几步就要抛锚。好在开车的两个司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走走停停,也勉强地对付了过去。就这样,过了三天,车子上的一行人终于 到达了长治

这几天的食宿,都由与他们同行的彭真所安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彭真在当地还是比较吃得开的,走到哪个县城都有人招待。

但是,在彭真抵达长治,与邓小平等人分开之后,食宿就成为了一大难题。刘华清从129师跟随刘伯承来到总部机关的时候,并没有带什么钱。然而总部方面的回复却是告诉刘清华,按照之前的做法,都是需要他们 自己解决食宿问题 的。

这下可难住了他,他打鬼子杀敌做思想政治课都有一手,但是凭空变出来钱,却是万万做不到的。很快,一行人抵达了武乡县。由于邓小平的行动属于保密行动,所以刘华清并不能以他的名义去找地方政府。

他在武乡东村找了一家地主的房子,让邓小平一行人先住下来,但是吃饭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刘华清也只能如实向邓小平同志说明了情况。“ 从师部出发去总部机关的时候身上没带钱,我跟总部说了这件事,总部也没有给我,我现在身上是一文钱都没有,吃饭都成问题。

邓小平听到之后安慰刘华清道:“ 我身上有钱,你跟我一起去吃,其他的人,你去找当地的村干部商量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

刘华清听到邓小平的话,心里很感动。但是他 并没有跟随邓小平 一起去吃饭,而是让他的警卫员跟着他,而刘华清则是带领剩下的人,一起去找当地的村干部。

从1938年开始,为了阻止日军的推进锋芒,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带领下,多次开展对日军的伏击战。

当时的战斗很频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上下的总部和部队发送电报。当时的刘华清作为兼职的机要科长,几乎每时每刻都待在两位首长的身边, 随时等候 他们发出的指令。

之后,刘伯承率领129师主力转移到了辽县以南的地方,而邓小平则是留在后方,负责组织群众,整顿游击队和地方的抗日武装。

刘伯承不在的这段时间,所有师部的工作就都一下子落到了邓小平的身上,让他感到分身乏术。 而刘华清也因此成为了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当一些工作落实的情况了解的并不是那么详细时,邓小平就会派刘华清前去查看情况。

当重要会议有人没来的时候,刘华清就会代表邓小平去传达工作指示,将新下来的文件送过去。甚至有时候几个会议的时间冲突了,邓小平都会让刘华清代替他出席会议,发表讲话。

刘华清就像是邓小平延伸出来的手脚一样 ,帮助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而刘华清本身也很优秀,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让许多同志所敬佩。随着抗日队伍的不断壮大,新的部队也在不断组建。

当年那些老部队的干部们陆续都被派到新部队任职,刘华清也想去带兵打仗。他跟邓小平说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邓小平却表示现在还不是他离开的时候。

师部这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很多的机密也只有他才有能力和资格接触管理。刘华清痛快地服从了师部的决定,并且加入到了政治部,担任 宣传科长和代理部长

一转眼,抗日战争结束,刘华清接到了新的命令,前往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和政治部副主任。在二野军大的这段时光,对于刘华清来说,是无比珍贵且难忘的。

学校刚开始建立,需要大批量的招生。刘华清在抵达二野军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 先抓组织工作

直到最后成校之时,军大总校已经接收了国民党军官7000多人,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起义和投诚的军官,只有极少数是被俘的军官。刘华清知道,接下来他的工作,就是让这些军官接受党的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1958年的时候,刘华清来到海军任职。在此之前,他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已经去过苏联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进行深造。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最后的逝世,刘华清接下来的一辈子, 都交给了中国的海军事业

他的第一站就是旅顺海军基地,担任了第一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当时的中国海军极其缺乏正规系统的建制,虽然有旅顺港的海军基地,但也只是 徒有其表 。里面的舰船是当初缴获的国民党舰船,甚至还有日军遗留下来的老船只,就像古董一样陈列在里面。

刘华清在来到这里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任务究竟有多重。中国在近现代海军方面的知识基本等于空白,他要做的,就是 从零开始 ,将属于中国的近现代海军构建起来。

说干就干,刘华清与海军的传奇一生,也就这么开始了。他安排战士们进行新的海军模式训练,既然暂时没有可以使用的船只,那就先练如何打海岸线防御战。要让战士们先熟悉海战,而不是等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做。

同时,刘华清主持修改了许多的海军条令, 还编写了许多的训练大纲和海军的教材 。他知道,如果只是盲目的训练,就算练一百年也是收效甚微。

经历过大型军事学院系统学习的他自然知道成体系的学习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但是中国的海军和苏联的海军又不一样,所以他不能完全按照在学校时所学的去教他们。

他要摸索出一套 只属于中国海军的海军道路 。但是海军海军,不能只有人,没有船。于是,在1961年的时候,刘华清来到了国防部,担任第七研究院的院长。

而第七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就是负责海军最缺乏的船只,进行舰船建造。刘华清作为全院几乎是最专业的人才,白手起家,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时间,终于将研究院的项目都一个个建立起来,拉上了正轨。

但是好景不长,风暴的袭来也让刘华清卷入其中。海军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破坏和侵蚀,由刘华清一手组建起来的新时代,也 陷入了阴霾 之中。

1975年,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在他的领导安排下,刘华清又再次回到了海军当中进行整顿。在这之后,刘华清对于海军的想法和意识层次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一个崭新的梦想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准备造出中国自己的航母 !在刘华清71岁的时候,邓小平大力推荐他担任军委领导。但是刘华清当时却志不在此,他只想一心将建造航母的事情提上日程。

对于刘华清来说,这是他在余生当中唯一想做的事情。“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是一个为新中国的海军事业献出了半生心血的前辈,值得我们一直铭记着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