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1. 小学毕业班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古文都要,越多越好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3+3=6)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 陷:

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句意: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2+4+2=8)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晚霞,微笑着把一堆堆黄灿灿的落叶扫入花园里。是呀,它们落在地上,被烧成灰烬,埋入泥土。它们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1)、给这段话加个题目:

(2)、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火红( ) 黄灿灿( ) 怨恨( ) 悲伤( )

(3)、用“ ”画出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写由实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6+5+5=16)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③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能⑤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注释]

①祠:祭祀。 ②舍人:战国时王公贵族家里门客一类的人。卮:盛酒的器皿。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有个人在祭祀以后,赏给他的门客一壶酒。 ③且:就要。即拿着酒就要喝。 ④固:本来。 ⑤安能:怎么能。 ⑥亡:丢失,失去。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赐: ②曰:

③未成: ④子:

⑤遂: ⑥终:

(2)请按自己的理解翻译《画蛇添足》: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对那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些什么?

---------------------------------------------------------------

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上一次,就能知道哪条路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更丰富,能力不断提高。

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

荣誉没有使他陶醉。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表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在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 给 “过”字选择恰当手工艺解释。(6分)

过:(1)从一地点或时间到另一地点或时间;(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

(3)经过某种处理; (4)超过; (5)过失; (6)表示完毕。

过人( ) 过错( ) 过河( )

过户( ) 过滤( ) 喝过水( )

2. 题目“他,又攀上一座高峰”,这“高峰”指什么?(2分)

3. 文中的“华的契机”具体指什么?(3分)

4.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巨人的毅力和过人的勤奋”。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同这句话作用相同的句子还有

5.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用得很准确,在句中各说明了什么?(4分)

“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的书”,“啃”字说明了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世界”,“啃”字说明了 。

“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全国,并飞向了全世界”,“冲、走、飞”说明了 。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2分)

2.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为设果( [wèi] ),是 为 设果;儿应( yìng )声答曰( yuē )。

2、“惠”通假字是( 慧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十分聪明) 从文中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高山流水)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钟子期) 是(俞伯牙)的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人们把知音比作(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即使自己有再高的造诣,但是没有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那也没什么意思)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教导 惟: 只 援:引,拉 俱:一起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的)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天鹅)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他,指前一个人)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因为后一个人没有认真听弈秋的教导,所以学不好。我从他身上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你 多知 :知识渊博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wèi )孰为读( wéi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是一儿认为原因是:远者小而近者。一儿认为原因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相等的)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误差)。

3. 小学语文轻松阅读训练80篇开明出版社阅读训练43吃荤的植物小学语文

吃 荤 的 植 物 阅读答案1.上文的说明对象是(以捕食为生的植物)2.上文第二自然段说明的能容包括:A吃荤的植物捕食的基本式样 B吃荤的植物捕食的原因.请按文章说明顺序加以排列,在括号内写出字母.以上能容的顺序是先写(b),在写(a).3.文章划线部分{ 它们布设“陷阱”的方法很巧妙,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绳纸,用分泌的沾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瓶状叶,引诱昆虫陷进瓶中 }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分类别)和(打比方).4.文章结尾画的波浪线句子{ 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 }有什么含义?赞叹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