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开玩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玩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用来调节气氛的手段,大多数情况下,玩笑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不仅仅是开玩笑的人会高兴,被开玩笑的人其实也会很开心。可是有些时候或者有些人会对玩笑或者是恶作剧反应特别的强烈,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止了我们从玩笑中感受快乐?呢我们这里说的玩笑也好,合作剧也好,一定都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比如说从粉笔盒里突然跳出一只玩具老鼠,它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却可能会让我们大声尖叫!姐尖叫的那一刻,恶作剧的制造者会因为控制欲和成就感得到满足而感到很开心,我们成功地控制了在那一刻对方的情绪,那么同样的反过来,当一方在拥有控制感的同时,另一方感受到的也是控制感的丧失,这种丧失会让我们的大脑自动进入防御的状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一只玩具老鼠而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失控是每个人在那一瞬间都会经历的!但不同的是我们对于他人行为的解释,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是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菜德提出的。他把人们对于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解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个性,另一个是外在的情境。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人群中哈哈大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开朗的人,这就是内部倾向的归因!把他的笑理解为个性的一部分,或者我们也会这样想,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呢这便是外部情境归因,把他的笑解释为外部因素所导致的个人和情境是归因的两个维度,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一个基本归因错误,高估了人格的影响而低估了情境的作用!

        心理学家做过许多类似的实验,比如说上不同的人和一名年轻女性一对一的进行交谈,当然这名年轻女性是研究人员安排好的,在交谈中,这位女士会随机的对某些人表现出热情友好,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冷漠挑剔,在实验开始之前,研究人员会告诉其中一半的交谈者,这名女士的所有表现都是自然流露的,而对于另一半,被试者则会跟他们说,女士的所有反应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实验结束之后,研究人员会邀请每一名被试给这位女士作出评价,结果发现事前的告知并没有对最后的评价产生任何的作用。

        如果这位女士表现得很友好,被试者就会认为他是一个热情的人,而如果他表现的不友好,他们则认定他是一个冷漠的人!换句话说,即使我们告诉一部分被试者女士的行为是由情境所决定的,他们依然会将他的行为会因为个性因素。这就是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李若斯在1977年提出的基本归因错误,回到我们的恶作剧,当我们在被恶作剧的时候,我们也会犯这样的基本归因错误,忽略了恶作剧的事实,而将失控的原因归咎于对方的个性特质,他这个人好无聊,就喜欢看别人的笑话,如果在下一刻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归因错误中跳脱出来,就很有可能因此产生误解!除了观音错误,我们无法享受被恶作剧,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太强烈!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是讨厌对方,而是觉得自己很丢人怎么办?大家都在看着我丢死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在意的已经不是恶作剧本身,而是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自己陷入一种尴尬。尴尬又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演化心理学认为,当人们感到自己被评价或者自己被暴露的时候,尴尬就会产生。有些人会特别害怕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公开场合,即便是被表扬,也会浑身的不自在。对于这样一类人群,心理学认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可能会比较强烈,也就是说他们会十分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并且在人群中会有一种好像所有人都会注意到我的感觉,作为被恶作剧的对象无疑也就意味着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这种暴露自己认为自己有可能再被别人评价的状态的确会让有些人感到非常的窘迫,对于那些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人,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学会忘记自己,大家只是选择开心,并不是有意看你的笑话!事实上,很多时候玩笑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就像有些小男生会喜欢去拉扯喜欢的小女生的辫子,有人选择你作为恶作剧的对象,或许也是想要亲近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