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发了工资喜欢“做会”?到底好不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这种民间集资方式在我们老家叫呈会,农村乡镇更常见,特别是家里儿子娶媳妇或建房子,城市里不多。以前还没有公积金贷款的时候,我们单位里有个同事家里建房子缺4万元,就跟我们商量呈会的事,后来,几十个同事每人每月500元,他当会头,第二个月集资也是给他,所以他的经济困难马上得到解决,参与的同事根据约定陆续收到会款,附带一点点的利息,几十个月后结束。这种单位同事或亲朋好友的集资呈会,基本没有风险,帮亲友一把,解别人的燃眉之急,自己也得到一点点的回报,的确是好事情,当然,后来这种呈会形式有部分已经变味,利息很高,陌生人也参与,风险也就难免了。

这是属于明间集资的方式,为了筹集资金,大家就会十几人或者几十人集资在一起做会,目的就是用别人的钱先给自己做事情,然后每个月拿出多少利息,但也有部分的人做会就是为了赚利息,就不会在每月标会时去筹集这笔钱,只会每月存款似的把固定的资金给会头。

这种做会方式最核心的人物还是会头,因为他主要是负责联系所有人,如果他稳定,这些人都会稳定,如果他不稳定,这些人肯定就存在集资后逃跑的风险,但是既然是会头把这个会做下来了,问题他肯定要承担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发了工资喜欢做会?

首先, 在沿海地区这种坐会的形式很普遍,主要是身边的亲戚朋友组合一起做个会,期限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年,周期长,风险就在于坐会的人靠不靠谱,因此,很多人坐会都会看会头,还要知道做会成员可不可靠,毕竟前期会钱标走了,后面一旦捐款跑路了,做的越久的人风险越高。

其次, 坐会前期越早集资的人是越缺钱的,这类人是高风险的,因为他们缺钱就会相应的用高利息拿下这笔钱,就会导致能否长期承担这笔利息风险是个问题,这就要看会头对这个人的了解了,因为坐会就会出现成员集资后逃跑,或者会头也逃跑的事情发生。

最后, 坐会的收益率还是颇高的,一般年化收益在8%以上,如果按照3000元的会,三年也能得到上万的收益,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喜欢做的原因,因为是慢慢存款的形式,不用一下拿出太多资金,又是可以得到高收益。

那做会也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也是一个地区的集资方式,农村是会比较普遍,毕竟农村人都知根知底,到了大城市,都是身边亲人朋友在做,其它不可靠的人肯定是不能做的,这种做会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信任,收益倒是后话。

因此,做会不是随便可以做的,会头需要可靠,会友需要可靠, 还有周期长短也要看自己能否接受。

先普及一下做会:

做会,通俗说法称标会,在法律上则为合会,是民间一种小额信用贷款的型态,具有赚取利息与筹措资金的功能。互助会的起会人称为会首(或称会头),其余参加互助会的人则为会员(或称会脚)。 有一说指出起源于福州民间,后来传到温州,这对后来温州商人的崛起有直接的关系。发起人一般是为了做生意才做会的,而会员入会则是为了以防万一,当急需用钱时,不需要向人借。另外,在敦煌发现的古代文书记载中发现,标会可能是在唐宋时期由印度随着佛教东传而来。

一般来说参与做会成员都有野心想通过做会这个行为来实现财富增长。但是做会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参与做会的一定要相互知根知底,了解做会目的了解与会人的能力及人品,以便更好的控制做会风险。

我认为作为普通的赚辛苦钱的还是不要去参与,不要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一夜打水漂。目前国家好像也不提倡这种行为。

古时候就有了。。。圈子里的人坐一起。。。谁要钱的提出来需要的数额和利息。。。大家商量后觉得这钱可以借出去。。。就集资把钱借给需要钱的人。。。一般都是商人。。。约定到下个会日或者下下个会日把钱还清。。。这是民间集资的模式之一。。。温州发展尤为厉害。。。以前很少有倒会的。。。这十年倒会的新闻多。。。

这个应该是在福建和浙江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集资的方法,风险很高,基本上每年都有人标完会,捐款跑路的情况。主要是看参与人靠不靠谱。但实际上这种集资主要是因为以前银行少,并且贷款难。民间标会极大解决了大家在急用钱或者需要用比较多钱的时候不需向他人借钱的问题。 存在即合理,我相信标会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坐会是一种民间集资形式,依靠熟人之间的信誉,没有法律保障,这种形式消失十年以上了。现在又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连银行都是坑

问这种问题的目的何在?

发了工资一般会一起出去吃顿好的

会可能只有沿海地区有吧。

一众会友必须互相都认识且知根知底,不然半途倒会了,只能找会主,这个钱就很难收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