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文体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1.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议论散文)三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事件的意义。

根据所定写内容的侧重点,它又可分为为两种类型。①记人散文。

它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②叙事散文。

它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

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来写。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 和意愿。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3)说理散文:也称为议论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2.散文诗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跨文体的写作。

《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称:“散文诗为更自由地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波动不居的情绪提供了一种手段。自由诗是对格律诗的解放,散文诗是对自由诗的解放。

当然,我们不能说诗的未来就是散文诗,但散文诗确实预示着诗的未来。” 的确,散文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善于表达的是人的心灵,以及心灵里无限广阔的宇宙般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散文诗的高雅在于它的精神气质,它的气质是孤傲而高贵的,但它又不失善良纯净以及母亲般博爱的心怀。 因此我很喜欢阅读散文诗。

那么具体而言,散文诗究竟是一种什么文体的写作,它的定义是什么?它与诗歌与抒情散文的区别怎么样?散文诗有哪些种类?散文诗的一般结构艺术?散文诗的语言又是什么? 一、能够算散文诗的,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

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

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

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

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

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

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

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

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

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

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
3.关于散文的文学常识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散文 ,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3、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因而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因此散文又有: 时间跨度很大 、空间转换广 、事件牵涉多 、表达方式活 、勾连全文巧 等特点。但行文却始终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4、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6、由于现代散文受外国散文, 特别是英国的随笔影响很深, 因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欧化的倾向。
4.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有什么
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望采纳 谢谢您。
5.现代诗歌文体知识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 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会 石壕吏 新婚别 △杜甫的《三史》 潼关吏 《三别》 垂老别 新安吏 无家别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 ③反映边塞生活 △王昌龄《从军行》: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6.有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的文体知识(或文学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

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

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 *** 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

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议论文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3.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它。
7.关于散文诗这个文体
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於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於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恩典博客 G/P3gf,Em"\ H+C,G ?k;B8Z&ZR0['v(f0散文诗是一种近代文体,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徵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

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 2卷 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

1918年4卷 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

对於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恩典博客?W,T UDcO 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徐玉诺、许地山、焦菊隐、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诗发表。

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风、柯蓝等作家创作的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中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也是很著名的散文诗。

散文诗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诗?作家学者虽然有些分歧,但是基本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它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抒情文学样式。用谢冕的话说:"散文诗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而胸膛里跳动着的却是一颗纯净的诗心。

"我们不禁问,既然有了诗,又有了散文,为什么又出现了散文诗呢?人们的共识:因它可以用更多的自由负载着比诗和散文更多的情感和意义,可以舒展自如地连续地细致地表现复杂而微妙的内心生活。 也正因此,当上述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时,就极易在散文诗中有了这样的误区,即作者总是在作品中力求表现出更多的意义,于是这样的散文诗就因有了太多的意义覆盖结为板块,窒息了作者与读者二度创造的空间。

黑格尔所担心的由于人们在文艺中过度追求意义,成为哲学的附庸而最终使文艺消亡可能成为现实,这就是有名的"黑格尔难题"。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特别推崇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南北朝梁代诗人刘孝绰《和咏歌人偏得日照》:"独明花里翠,偏光粉上津。

要将歌罢扇,回拂影中尘。"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伫立在阳光之下的粉汗津津的歌女在为客人们歌唱时下意识地做了一动作,那就是她不用作为道具的扇子息汗,而是用来驱赶那永远驱赶不尽的日影光柱中的灰尘。

诗人无意发掘这动作的意义所在,只是认为这一动作很美,美在少女的娇憨是生命的自然流动的原生态,所以宇文所安认为它"毫不掩饰地赞美生命中的偶然,一个没有前因后果的充满随意性的时刻,这种时时刻刻的情趣和美丽。"他还说,"与其严肃、反复的讨论所谓‘重大问题',不如用心去发现宇宙人生中那些偶然逸出因果律,既美且新的东西。

" 这种赞美"生命中的偶然",在皇泯的散文诗集《散文诗日记》中比比皆是。如256首《湿》:"下雨时不用带伞,/感情的雨是挡不住的。

/眼睛湿漉漉的,还有湿漉漉的目光,/开满栀子花。/栀子花在温情里开放。

" 诗中所呈现出来的场景几乎可以在任何偶然中看到,雨中的栀子花是这样,晨曦中那粘满露珠的栀子花不也是这样?同样,我们不也可以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那不经意间的一瞥,不也可以见到与之类似的那些少女温情脉脉的目光吗? 敏歧的《秋凉》也是这样的佳作:"昨晚篱边的蝈蝈唱了一夜。唱亮了溪水,唱升了月牙,唱落了星星。

这是为什么呢?蝈蝈,你一支接着一支,一点儿也不歇气,好象在赶什么,好象怕有什么来不及了似的?可不,还不到二更天,豆花上已凝着晶亮的露水———山村悄悄的秋凉了。" 多么好的散文诗篇,它是那么亲切自然,一点儿造作也没有,如季节轮换那样的不着痕迹,谁也说不准哪一天就是夏秋转换确切的日子,他就在篱边的蝈蝈不停的叫声中,就一夜之间,当露珠凝结在豆花上时,突然感到秋天就这么悄悄的来了。

庄子将声音分为三类:"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是用丝竹管弦这些乐器而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自然界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孔穴所发出的声音;而"天籁"则是一种完全自然的、不依待任何外力而自然产生的声音,他认为人籁与地籁再好也要受到"怒者"限制的,而天籁则不受任何约束,完全是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