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1984年,柳市镇公社恢复称柳市镇,仍归柳市区管辖;1992年,柳市区撤销,柳市区下辖十八个乡镇合并为八镇,形成柳市镇(原柳市镇、湖头镇、湖横乡、茗东乡)、北白象镇(原北白象镇、三山乡、茗屿乡、万家乡、洪渡桥乡)、翁垟镇(原翁垟镇、海屿乡)、黄华镇、七里港镇(原慎江镇)、象阳镇(原象阳镇、象东乡)、磐石镇、白石镇(原白石乡、中雁乡)八大镇的行政格局。由于八镇语言相通、民俗相近、联系紧密,故居民多以“柳市八镇”相称,各镇普遍实行镇管村、居的体制。
柳市区从1912年成立,一直到1992年被撤销。这八十年里, 也几经撤销、复设,每次撤销不久即恢复设置。所辖地区基本不变,即柳市镇、北白象镇、翁垟街道、白石街道2镇2街道(期间盐盆乡几度划入划出,现设盐盆街道)。所辖乡镇数目随乡镇设置而几经增减,最多时达到五十多个,一直到60年代稳定在十八个,即“柳市十八社(公社化时期柳市区下辖十八个公社,即:柳市、白象、翁垟、茗东、茗屿、湖头、湖横、万家、洪渡桥、海屿、三山、象东、中雁、磐石、慎江、黄华、象阳、白石)”。 进入新时期以来,为解决本片区中心镇——柳市镇责大权小的问题,推动其向城市转型,2010年2月,柳市镇成为温州五大镇级市(其余为瓯北镇、龙港镇、塘下镇、鳌江镇)之一,柳市镇政府开始承担起建设城市的职能,拥有部分乐清市级行政管理的权利。同年末,柳市镇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进一步获得行政管理权力,全面推进由镇向城的跨越,而柳市片区也将借规划带动、政策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之东风,建成浙南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2011年4月,柳市片区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围绕“1650“所展开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这是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所启动的调整。这次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柳市片区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的乐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柳市片区进行了一系列乡镇撤并工作:柳市镇合并周边的象阳镇、七里港镇、黄华镇,形成面积93.8平方公里的新柳市镇,西南重镇——北白象镇亦将合并磐石镇,形成面积75.5平方公里的新北白象镇,而乐清火车站所在的白石镇、乐清经济开发区所在的翁垟镇也将告别乡镇历史,设立街道办事处,同其他6个街道一起,形成面积达259.6平方公里的乐清市新市区,并划归乐清市政府直管。届时柳市片区将形成2镇2街道的崭新格局,进而为柳市片区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同年5月,乐清市设立都市型功能区的申请获得批复。5个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对接城市发展定位的都市型功能区启动建设,这将为乐清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搭建平台。而占乐清市经济权重极大的柳市片区更是一举囊括了其中4个,分别为:乐清滨海新城功能区,定位具备商务商贸集聚、生态宜居、综合交通枢纽等重要功能的乐清市城市核心区;乐清经济开发区,定位乐清市经济发展主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功能完善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柳市综合经济功能区,定位国际电工电气产业城和乐清市综合性港口物流枢纽;北白象工贸功能区,定位乐清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集聚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功能区管委会作为乐清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将具体负责功能区范围内的经济事务,而街道(镇)则将负责辖区内的社会管理、行政事务。至此,柳市片区各街道(镇)真正实现了“区街统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施综合开发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乐清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宜居宜创业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发展。
2015年3月17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柳市镇等61个地区入选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级仅4家,其余为横店镇、虎门镇、长安镇)。该试点除了着眼于本地区的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全国中小城市改革发展探索路径,着力构建促进中小城市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这标志着柳市镇在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道路上又迈上了新台阶 。
同年4月,温州市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5月8日,柳市片区的乐清经济开发区、柳白新区被纳入纳入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分别由乐清翁新分区管理委员会(对应乐清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乐清柳白分区管理委员会(对应乐清柳白新区开发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建设、管理、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