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F专访 | 暨南大学郑晓君:创作永不设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5
在PAF公共艺术博览会的访谈中,我们有幸邀请到暨南大学的艺术大师郑晓君,她以其独特的视角解析装置艺术的无限可能。装置艺术,源自杜尚那辆自行车轮的革新思维,自20世纪60年代起,它在当代艺术领域绽放异彩,不仅在室内空间中驻足,更延伸至公共领域,其核心在于与观众的深度互动。

郑晓君的艺术旅程始于不同专业领域的碰撞,她将装置艺术定义为“场地、材料与情感的交融”,强调每个元素的协同作用。装置艺术的领域丰富多样,有“物派”倡导的现成物的新生命,如艾未未的“一亿颗瓜子”,象征性地探索梦境与现实的边界;还有“技术派”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雨屋”,科技与艺术的无缝对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装置艺术的历史轨迹是一部创新与变革的编年史,从60年代的反叛传统,70年代的社会议题探索,到80、90年代科技元素的融入,直至21世纪,它挑战着传统的艺术形式,科技成为推动其形式演变的重要动力。郑晓君的作品尤其注重将装置艺术与新媒体结合,她的创作不仅关注社会议题,更追求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在艺术家、空间和作品之间,装置艺术如同一场对话,要求作品与环境相融,激发观众的感知与参与。郑晓君的作品总是充满开放性的探索,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上,她更倾向于艺术的真诚表达,而非迎合市场。她的目标是通过作品引导观众思考,共同面对社会问题,如同她即将在2022年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上呈现的新作《路过》,通过影像交互,让观众体验到时空的逆转与艺术之美。

郑晓君的新媒体工作室,ZXJ,始终致力于创新与突破,他们的作品如《路过》展示了科技如何与艺术交织,创造出超越传统边界的艺术体验。她的创作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的版图,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色彩,尤其是在文化相对匮乏的地区,她的艺术实践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就是郑晓君,一个以装置艺术为媒介,挑战常规,不断探索的艺术家,她的故事和作品,正在公共艺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