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提供新跳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来源:经济日报

6月22日,在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内,工作人员在检查零部件。李 然摄(新华社发)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创新方面,我国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专家表示,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需要强化融合发展的支撑条件。要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基础性、全局性的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和工业企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落地。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根据市场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当前,在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我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挑战,也迎来重大 历史 机遇。必须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加强融合、创新,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融合创新是重点

事实上,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方面,我国已具有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 科技 领域,我国与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我国还具有比较优势。

以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举例,风力发电厂多分布在交通闭塞的偏远地区,设备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样的难题,联想为国内一家大型风力发电企业打造了一套端到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了数百台风力发电设备的远程运维,风机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得到提高,为企业降低了5%以上的运营成本。“智能 科技 与制造业相结合,为中国制造业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

技术应用成效显

位于重庆合川区的富川古圣机电公司,是一家为国内外多家整车及摩托车、农用机械等厂家提供轴承、齿轮等零部件的制造企业。该企业借助“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智能生产与精细化成本管控服务,实现了“计划到订单、订单到排产、排产到交付”的生产全过程智能管控。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目前该企业用工人数缩减为700多人,而生产效率提高了近30%。

据用友网络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精智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友明介绍,目前该平台融合了39个工业大类,涉及18个应用领域,仅在重庆就已累计为1.1万户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服务,连接了2600台套生产设备。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与应用明显加快。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统计,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2019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比重已达74.8%。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柳絮认为,工业互联网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推动制造业企业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从而获取更多附加值,同时实现基于数据和知识的创新业务模式。

“我国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平均设备连接数正在迈向百万级,处于快速增长期,所产生的效益将非常巨大。”王哲介绍说。

落地实施需加快

今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工厂,复工复产的进度和效率就越高。

今年6月22日,浪潮集团发布“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2.0”。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表示,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浪潮集团将深入布局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互联网战略落地。

随着《意见》出台,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撑将更加完善,对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和应用具有战略意义。王哲认为,《意见》的出台将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融合发展步伐,引导各领域服务商在技术和解决方案上相互协同,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工业互联网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意见》的发布将在供需两端促进工业互联网的更快发展和落地。”柳絮强调说。

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需要强化融合发展的支撑条件。王哲建议,要深化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合作共享,共建共用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推动边缘智能和云平台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家中心+分中心”的工业云平台建设布局,推动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同时加快区块链应用 探索 ,促进分布式合约的应用,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联盟链,推动平台间互联互通。
第2个回答  2024-05-11
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设备、软件、网络、人员和服务等各个制造要素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智能化决策,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企业还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
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企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取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了解供应商、库存、物流等方面的信息,实现精准预测和决策。同时,通过协同作业,企业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产品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提供预测性维护和故障预警等服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技术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化和协同供应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等措施,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包括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护措施,确保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的安全稳定。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将助力制造业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生产模式。企业需要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