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 伊索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写感悟200字5篇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流传的几百个讽喻故事,是后人把它收集起来,归在公元前6世纪的寓言作者伊索的名下.所以《伊索寓言》并不是伊索写的.《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在这短小的故事里却包涵着深奥的哲理.先说几个大家熟悉的吧!《龟兔赛跑》的故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吧?我不认字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讲的是:乌龟与兔子赛跑.兔子因为自负、自傲输掉了比赛.而乌龟则通过自己努力赢得了胜利.其实自信是好的,但是如果自信变成了自负便不好了.《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谁就.北风刮着猛烈的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进.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衣服.文章结尾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点明中心.《小偷和母亲》是一篇很教育意义的文章: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偷了东西母亲没有责怪他反倒表扬他,等他长大后投更贵重的东西,最后他被押上刑场.他咬掉了他母亲的耳朵,他母亲骂他大逆不道.可是小偷却说:“当我第一次把课本偷回来的时候,如果你当时责备了我,我就不会落到这种下场,也不会蒙羞而死.”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而养成好的习惯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如果父母不从小教育孩子,那这个人长大后就不会有出息的.《三字经》里曾说过:子不教父之过.说明孩子的教育是与父母分不开的.我们有好的成绩一半归功于老师,另一半还要归功于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啊!《打破神像的人》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家来听听: 有一个穷马夫,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过了几天,富人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没当回事.可他太穷了,只好把神像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这篇文章是说要打破 人们对神明的迷信.《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讽刺、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2. 把寓言故事融入生活写一篇作文

我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吧?说是宋国有一个人嫌他的禾苗长得太慢,就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他干了一天的活,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告诉家里人:“我今天帮禾苗长高了!”结果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这样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家。

前几天,我见小鱼长的太慢就问外公:“外公,小鱼长的太慢了,什么时候能长大呀?”外公没有回答。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拿起一包鱼食就往鱼缸里灌,我以为这样就能使小鱼长大,结果--

第二天,我去看小鱼,却发现小鱼死了!我一整天脸上都没有笑容,我伤心及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违反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的更糟。

3. 寓言故事写作文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寓言哲理的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寓言的哲理都在篇末点明,也有不点明,让读者自己体会的。

4. 《伊索寓言》选某一篇联系生活实际写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流传的几百个讽喻故事,是后人把它收集起来,归在公元前6世纪的寓言作者伊索的名下。所以《伊索寓言》并不是伊索写的。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在这短小的故事里却包涵着深奥的哲理。

先说几个大家熟悉的吧!

《龟兔赛跑》的故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吧?我不认字的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讲的是:乌龟与兔子赛跑。兔子因为自负、自傲输掉了比赛。而乌龟则通过自己努力赢得了胜利。其实自信是好的,但是如果自信变成了自负便不好了。

《北风和太阳》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北风和太阳要比赛,比谁能让路人脱掉衣服,谁就。北风刮着猛烈的风,可是路人没有脱掉衣服反倒把衣服裹进。而太阳则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热度,让路人觉得很热,于是脱下衣服。文章结尾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劝说胜过强迫”——点明中心。

《小偷和母亲》是一篇很教育意义的文章: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偷了东西母亲没有责怪他反倒表扬他,等他长大后投更贵重的东西,最后他被押上刑场。他咬掉了他母亲的耳朵,他母亲骂他大逆不道。可是小偷却说:“当我第一次把课本偷回来的时候,如果你当时责备了我,我就不会落到这种下场,也不会蒙羞而死。”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而养成好的习惯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如果父母不从小教育孩子,那这个人长大后就不会有出息的。《三字经》里曾说过:子不教父之过。说明孩子的教育是与父母分不开的。我们有好的成绩一半归功于老师,另一半还要归功于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啊!

《打破神像的人》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家来听听: 有一个穷马夫,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没当回事。可他太穷了,只好把神像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这篇文章是说要打破 人们对神明的迷信。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讽刺、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5. 生活中的寓言故事作文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6. 生活寓言故事作文600字的联想

一、单纯的喜悦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著,甚至被雷打到.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著她的车,沿著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於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你在做什么啊?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启发:凡事换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也许会让你好过很多.二、失去与拥有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著惊人的成就.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天陪同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他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启发:我们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但往往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三、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著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的问小男孩,为什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 小男孩回答说: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启发: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故此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7. 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650自寓言故事

苏轼在一次夜读中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估计这

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

此把老鼠吓跑。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

又不停地啃起东西来了。

夜里老鼠啃东西的声音既令人心烦,又让人恼怒,因此,苏轼

吩咐书童去捉老鼠。

书童端着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咕唧咕唧的声音是从一个被绳

子系住了口的严实袋子里发出的,于是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

被关在袋子里面了,它还能往哪儿跑呢?”书童小心翼翼地解开系

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

头就捉住它。可是书童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

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为了。苏轼在一次夜读中忽然听到一阵老鼠啃东西的声音。他估计这

声音是从床下传出来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劲地拍打了几下,想借

此把老鼠吓跑。然而这种办法收效并不大,仅仅安静了一会,老鼠

又不停地啃起东西来了。

夜里老鼠啃东西的声音既令人心烦,又让人恼怒,因此,苏轼

吩咐书童去捉老鼠。

书童端着烛台往床下一照,发现咕唧咕唧的声音是从一个被绳

子系住了口的严实袋子里发出的,于是高兴地说道:“哈哈,老鼠

被关在袋子里面了,它还能往哪儿跑呢?”书童小心翼翼地解开系

紧袋口的绳子,只让袋口露出一条狭窄的缝隙,试图等老鼠刚一露

头就捉住它。可是书童等呀等呀,不仅没有等到老鼠出来,而且连

一点响声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为了弄个水落石出

书童打开袋口,端起蜡烛把袋子里面照了个通亮。他发现袋中一

动不动地躺着一只死老鼠。书童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刚才

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东西的活老鼠,它怎么会突然间死去呢?如

果这只老鼠刚才就是一只死老鼠,那么啃东西的声音难道是鬼发出

来的吗?”

好奇心驱使书童进一步往下追究。他两手抓着袋底把袋子往上

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几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个结果。可是袋

子里面除了老鼠没有旁物。他只听见老鼠落地“嘭”地一响,还没

来得及去捡那只死鼠,却看到死鼠突然复活,一溜烟就逃走了。

苏轼被老鼠的吵闹折腾了半天,结果老鼠把他的书童弄了一个

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说道:“想不到

一只老鼠有这么狡猾!它无法咬破坚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声

招人来解开袋口;当你守候在袋口伺机去捉它的时候,它却装死蒙

骗你放松警惕。一个小动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骗得过人,这实在

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寓言启示:一只老鼠,其体能和智能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但是

这不等于说人类与一个弱小的对手相比,没有自己的短处。书童因

为只看到了人类具有思维能力的长处,而忽视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

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对手所捉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仅是一个人取得节节长进的关键,而且

是排除各种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

8. 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写作文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