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课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课件【1】

   一.知识教学点

  1.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

  3.疑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

  4.解决办法:

  (1)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

  (3)以投影或录象的形式讲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或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或组织学生对当地有关的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做一调查了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4)至于实验中为什么以红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铁、硫等,待学习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会解决。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这一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为了分散重点,本节就可以介绍几种元素的符号,如O(氧)、N(氮)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有燃烧现象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

  3.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小结]:观察、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的色、味、态。

  [提问引入]: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不过同学们对它了解多少呢?(提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提问这是空气的    性质),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共同组成的。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讲解]:在学习空气的组成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

  [板书]:1.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举例]:以1L空气中含0.21L氧气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讲解]:下面继续看空气的组成。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测定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板书]:

  [学生活动]:打开课本P7阅读[试验1-1]。

  [板书]: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实验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实验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样。证明罩内气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并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罩内体积1/5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板书]: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

  (2)发出热量;

  (3)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 燃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试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师活动]: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环保知识。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讨论发生在身边的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划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来源。

  [板书]:1.空气的污染主要分为: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沙尘等。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总结、扩展

  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份,但应注意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料之所以选择红磷是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划出记忆要点,预习第二节内容。

  2.记住氧、氮的元素符号。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课件【2】

   一.教学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重、难、疑点

  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

  (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 (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 (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

  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

  [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讲解]:除了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性质外,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得到氧气的其他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1—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    CO2

  [实验]:演示[实验1—3] 硫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S  +  O2   →    SO2

  [实验]: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3.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浓厚白烟。

  结论: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实验]:演示[实验1—4] 铁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4.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结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  O2   →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实验]:演示[实验1—5]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教师活动]: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

  (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前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板书]:*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A+B→AB

  [讨论]: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小结]: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板书]:四.氧气的用途

  [讨论]:课本图1-9氧气的用途,各种用逮分别体现出氧气的什么性质?

  [板书]:(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A  炼钢  g,宇航  C.气焊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

  (四)总结、扩展

  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硫、磷、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

  1.列表对比记忆五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