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英国的亚娘鞋海战: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如尔等胆敢损坏一草一木,余必下令士卒歼灭尔辈,使尔等片帆不留,则尔等后悔莫及,罪无可恕。

这是1637年8月19日,明朝广东海道(不知名)和总兵陶谦联合署名,写给英国船队船长威德尔的一封公文。

咋一看,就是正经热血大明的范,但是对于这样的狠话,威德尔心里毫无波动,甚至已经笑出声了。

因为明军的战斗力几斤几两,威德尔早已经领教过了,就废柴;大明也只能通过放狠话找面子了。



1、压根不想好好贸易的明朝

1636年4月16日,威德尔率领“龙号”“太阳号”“凯瑟琳号”“殖民者号”4艘战船,外加“安妮号”“发现好”2艘轻帆商船。带着英王查理一世的训令,勉强算是“浩浩荡荡”的离开英国,前往明朝的澳门寻求贸易。

当然,也是希望打破葡萄牙对澳门贸易的垄断:“ 如果英国人获得据点,开辟了与印度的贸易,则葡萄牙的此项贸易就会全部消失。 ”就是眼红葡萄牙人,霸占着澳门发大财了。

这点跟《明史》的记载是相对应的:“ 驾四舶,由虎跳门薄广州,声言求市。

威德尔的船队的第一目的,指定不是来跟明朝 开仗 ,而是单纯的想跟明朝通商。

1637年的7月23日(明崇祯十年),威德尔的船队终于来到广州,希望能跟明朝官方沟通。他派遣“安妮号”进入广州的河道测量水深,甚至深入到了虎门一带,而且全部做了标记。



而在8月初的时候,面对英国人逐渐深入广州的试探,明朝方面勒令他们:“ 不要再向广州推进。 ”尽管7月末的时候,威德尔就已经向广州方面坦白,自己此行带有多少船只、有多少人数,以及军火、货物、投资钱数等。 希望能够跟明朝直接贸易,但广州方面没有答复

因为迟迟得不到明朝的答复,威德尔带领船队起行,并与8月8日到达亚娘鞋下锚。

在这里,他看到了明军的备战动向:“ 船队(明朝跟踪威德尔船队的水师)及炮台的周围,表现出继续不停的忙碌着做准备的迹象 。”

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来开战的, 威德尔特意竖起了白旗,但是明军理解不了这个举动。 若干年后的清军,在同一地点虎门开炮的时候,照样理解不了打白旗的含义。

威德尔只好派人登岸,一方面是购买粮食补充给养,一方面是想跟明朝沟通误会。但是明朝方面“坚壁清野”,威德尔没有买到任何事物;不过却和明朝官员去的联系。并且得到暂时的保证:

6天后,广州方面的通商许可,就会发放给威德尔了。

威德尔觉得自己一直被忽悠。



2、轻易就被攻破的虎门炮台

眼巴巴等了3天后,也就是8月11日,威德尔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派遣“龙号”在周围水域测量。结果明朝的炮台率先开炮,“龙号”被前后轰击了3波,但是明军的大炮始终打不中目标。

若干年后的清军也一样。

得知自己的船队被攻击后,威德尔立马下令挂红旗冲锋:“ 当即升起国王旗帜,帆布及红旗,而潮水亦涨,我们(英国船队)驶入炮台附近,我们的四艘船将其包围起来。

结果就是英国的4艘战船,对着亚娘鞋炮台一顿密集输出,亚娘鞋炮台没有丝毫还击之力。 仅仅半个小时后,亚娘鞋炮台就被轰的一塌糊涂,残余明军也风紧扯呼了。

威德尔指挥英军登陆,顺利攻上炮台后,把城头上插的明军旗帜扯下来,悬挂在城墙下。 然后在城头上升起英国国王的旗帜。 以此当作对明廷的羞辱。

做完胜利者的仪式后,威德尔开始清点炮台的战利品,总共缴获了40门火炮。 尽管威德尔看不上这些火炮,还是把其中的35门搬运到战船上了,好歹拿点战利品和纪念品不是?
这下明朝官员就不敢再吊着威德尔了,于是派遣通事(翻译,会葡萄牙语)李叶荣(《明史》称为“奸民李叶荣”,威德尔称之为“诺雷蒂”)来见威德尔。



主要是传达明朝方面的意思,说不好听点就是想议和,想要息事宁人了,条件也很简单:
只要威德尔交出亚娘鞋炮台上的火炮,以及被缴获的其他战利品,广州方面就可以跟英国人通商;

当然,通商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仿照葡萄牙人的成例,需要跟明朝方面上税。

威德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并且派自己手下的两个海商,跟随李叶荣前往广州复命,希望尽快达成通商协议。

结果呢?

双方都被通事李叶荣骗了, 这货见谁都说好听话,这边忽悠威德尔明朝愿意通商,那边忽悠明朝说威德尔认怂了。 沈惟敬的好学生啊。怪不得被《明史》认定是“奸民”。

结果就是海商们回来后,李叶荣的两面见光破产了。因为海商们给威德尔,带回了海道与总兵陈谦的联名通告,语气强硬的让威德尔赶紧滚蛋。也就是上面的豪言壮语。

但威德尔就笑笑不说话:“ 明朝帝国已面临末路,而他们的武力已处于最低潮,但官吏的舌头和笔尖,仍保持他们一向的精力。 ”就是“呵呵,菜鸡儿”的意思。

此后威德尔要求进入内河躲避风浪,但是被明朝坚决拒绝,两边战火再起。



9月10日凌晨两点,明朝水师发动夜袭,也就是用火船进攻。但对威德尔船队没有卵用,很快就被击退。 9月18日,威德尔指挥英军反击,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 ,抢夺30头猪。随后再次攻占虎门的亚娘鞋炮台,并将其彻底炸毁,还顺手焚烧了一个明军的大帆船。

怎么说呢? 就是血虐了明军一波。

威德尔的船队和手下,几乎没有任何损失。除了经常得不到补给以外,不过已经靠掠夺满足了。

3、英国真的给明朝赔款了?

根据传统说法认为,英国事后为避免彻底与明朝交恶,主动答应赔偿明朝2800两银子,然后写下保证书后离开明朝。

可事实上却是,的确有这2800两银子,但这的确不是赔款,而是通商的“中间费”。

也不是明朝找威德尔要的,而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找威德尔索要的“好处费”。

在二次交火之后,葡萄牙人掺和进来劝和,威德尔船队也得以到广州采购货物。但收购的前提却是,在李叶荣的撺掇下, 英国海商给广州官员,近6000多两白银的贿赂 。其中的六成白银,都被总兵陈谦黑下了。

但是等英国人准备离开的时候,葡萄人叫住他们说,你们能跟明朝通商,我们葡萄牙人是出了大力气的。他们要求威德尔船队:“ 为他们已做了交易的特权,付28000八单位里亚尔 。”

折合白银约17612两。

英国人肯定不会同意啊,两天后,葡萄牙人又改口了,说只需要付4528八单位里亚尔就行。

折合白银的话,就是2800两。



这跟赔款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葡萄牙人假托明朝的说辞,忽悠英国人当冤大头。

威德尔当时就认定:“ 这是葡萄牙人和中国(明朝)人虚张声势的诈骗行为 。”不光威德尔不会出这笔钱,他手下的海商更是坚决反对:“ 对于这种勒索,商人们坚决拒绝 。”

最后的结果呢?当然是不了了之,英国人指定不会给的,想也白想。

但威德尔的确跟明朝达成过一项协议:

(总兵陈谦)第一次和(海商)蒙泰尼,订约并签署条款:

为了自由和广阔的贸易与居住,英国人每年缴付(明朝)皇上银20000两,4门铁大炮和50枝毛瑟枪 。”

但前提却是要求明朝,效仿对葡萄牙的例子,也给自己划出独立贸易区,或者允许自己建造商馆。

总兵陈谦八成是答应了,但其实就是忽悠威德尔,威德尔也没把这事当真。他能完成这次对明贸易,就可以完成任务回英国复命了。事实就是双方都没当回事。

威德尔回国后尽管很失败,因为没有完成跟明朝建立通商的目的,但也完成了航海壮举 。毕竟这是英国第一次跟明朝“成功”进行贸易。



但是总兵陈谦就倒霉了,《明史》载:“ 谦自请调用以避祸,为兵科凌义渠等所劾,坐逮讯。

英国人离开后,陈谦害怕败仗和签约的事情败露,立马请求外调希望躲避追查,结果还是被人揭发,于是就蹲大牢去了。下过不得而知,反正依照崇祯的尿性,不会太好。

最后说个特别可乐的事:

明朝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英国的存在,他们一直以为跟自己交手的“红毛夷”。

也就是荷兰。

《明史》沿用明朝的记载,把亚娘鞋海战的帐,算到了荷兰的头上。

荷兰这个锅背的啊。

(参考资料:《明史》、《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