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改过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1. 魏文侯改过 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9.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

10.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

11.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12.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3.译文:

(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 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 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2. 文言文《魏文侯改过》的节奏划分和动词,谢谢

名词不译,其他两字一顿而读,大约可行。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读音liu二声,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翻译: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让我的话不被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动词就像这样去找。

3. 魏文侯改过的翻译

原文: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读音liu二声,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溃之。

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

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

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翻译: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让我的话不被违抗。”

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

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

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

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4. 《魏文候改过》文言文翻译(见)什么意思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liú)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翻译: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让我的话不被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边缘的装饰物,(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见:被的意思。

5. 魏文候改过翻译

原文: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读音liu二声,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类似流苏),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翻译: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让我的话不被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6. 魏文候改过文言文答案师经豉一

译文供参考: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让我的话不被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7. 《魏文侯改过》中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繁】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

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於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於颜色。

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

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於门。”

翟黄往视之,任座在於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 【简】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

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

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

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

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①燕:通“宴”,宴请。

②次及:依次轮到。 ③毕:竭尽。

编辑本段译文 魏文侯请所有士大夫喝酒,叫他们都说说自己。有人说:“大王有智慧。”

到了任座,任座说:“您是不民主的君王。得到中山不用它封赏自己的弟弟,却用来封赏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原因您是不民主的。”

文侯不高兴,从他的脸色上可以看出。任座离开座位,出去了。

第二个轮到翟黄,翟黄说:“您是个贤德的君王。我听说贤德的君王的臣子说话都很直接。

现在任座说话直接,所以看出您是贤德的。”文侯高兴的说:“可以这样反过来推测吗?”翟黄说:“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听说忠臣死于他的忠诚,不敢死在离君王很远的地方,任座一定还在门外。”

翟黄到门外看了看,任座在门外,所以文侯命人招他进来。任座进门时,文侯走下台阶迎他进门,最后将任座视为上宾。

文侯如果不是因为翟黄,差点就失去了一个忠臣啊。顺着君主的心意来显视自己是贤德的大臣,难道只有翟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