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新民话是广西部分地区的一种地方语言,也被称为“麻介敬升话”、“土广东话(广东话)”和“涯话(𠊎话)”。“新民”一词用于指称后来迁入的人群,以区别于原本南下的汉族人。新民话主要流行于广西的浦北、陆川、博白等县市,并且也在宾阳县等地区有所分布。从语言分类上来看,新民话属于客家语的一个分支。
新民话在博白和陆川两地尤为流行,而在宾阳和武宣等地则被视为一种弱势语言。新民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官话,它在唐末宋初从中原汉语中分离出来,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先秦时期的词汇和音韵特征。这一点可以从客家人使用新民话来诵读先秦经典和唐宋诗词中得到体现,而这些内容用普通话是无法押韵的,但用客家话却可以。有学者甚至认为新民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标标准“普通话”。
通过综合相关资料的研究,可以考证出,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引发的战乱(即五胡乱华)以及中原人口激增导致耕地减少等因素,客家先民从东晋时期开始向南迁移。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五次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东晋的永嘉之乱至隋唐时期,多数人从河南迁移到江西。第二次迁徙发生在唐末宋初,黄巢起义使得河南、安徽以及进入江西的汉人继续南迁至闽西和赣南,到了宋代形成了客家民系。第三次迁徙发生在宋朝末年,南移的汉人到达了粤东和粤北一带。第四次迁徙发生在清康熙至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推行了“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政策,同时由于郑成功反清复明和南明政权的影响,部分客家人进入了四川、台湾、湖南和广西。第五次迁徙发生在乾隆嘉庆之后,由于满清政府镇压南方汉民的反抗活动,分布在粤东北和粤中的客家人迁移到了粤西和海南一带。到了近代,部分客家人迁移到海外,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