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晋江人婚嫁习俗

请问有人找到晋江人婚嫁习俗吗?我想了解.晋江人嫁人,需要注意的事情和习俗,还有聘金等..越详细越好..谢谢..详细者送分和加分..

1、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2、探家风。

如果两个见面成功以后,一般女方就会到男方家里进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一般那天会比较多人去男方家,这样就可以对男方家庭进行一些详细的了解,然后回到家以后相互听取意见,如果还是有一些不放心的话可以再托朋友或是亲戚去了解一下男方家的背景以及年轻人的一些情况。

3、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以后觉得男方没有问题的话,这个时候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谈聘金和衫裤钱。

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10000元左右。如果像聘金和衫裤钱都差不多以后,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一般会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4、找日子,送日

“系三带”过后,这个时候男方就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然后再把“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个就叫“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会准备好嫁妆,男方就要忙着请人、准备酒席等。

5、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一般敬茶顺序就是按长幼逐进行,一般在敬茶时公公和婆婆他们都会准备一份礼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红与强同是晋江人,两人相爱两年,强父母知道后了解红的家境一般,立即反对红,并立即安排强相亲,强父母相中与其门当户对,家里开玩具厂的婷,在社会风气及家庭压力下,强只得与红分手,并在今年五月份订婚,订婚时婷家就送了一辆本田车,订婚后强仍深爱着红,两人仍放不开断不清情份,但退婚已是不可能,或许年底就会结婚了,强一次讲到他很后悔听家里父母的安排,红也怨恨强没主见,现在一切木已成舟,两人却仍旧离不开断不了,红很矛盾,两年的感情就断送在"门当户对"断送在没有丰富的"回聘金"上......看过太多这类的例子了,一次次面对这种婚嫁风俗制造出的悲哀故事,只能一次次无语的一笑而过,只是看着最好的朋友艾艾怨怨的倾诉让我有种深深的无言的心痛,在金钱面前,爱情是什么?
  整个社会风气,不但女儿过去了还得陪一大笔嫁妆为了仅仅是女儿去夫家有地位,不会受排挤,真受不了,经济这么发达的地方思想如此落后,真替她们及父母不值..有钱人家想门当户对更有钱,所谓的为了家族有更好的发展,没钱人家更想赚一笔老婆本,纯粹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晋江男人选择找个爱的女人恋爱,仅仅只是恋爱,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在婚姻面前纯粹的爱情不堪一击,因为婚姻有太多附加条件,而女人也只有有这些附加条件垫脚才能够得着敲开婚姻的大门,这是婚姻的悲哀也是女人的悲哀,现实残忍.

  为“高嫁妆”号脉
  昨日,在本报举行的“讲文明倡新风”读者座谈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纷纷就高嫁妆这种婚俗现象的成因和危害,以及怎样遏制愈演愈烈的嫁妆攀比之风发表了看法。

  现象篇

  女儿继承权的变通

  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延艺: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要娶陈埭镇的,因为那里嫁妆高。但这要一分为二,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而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因此现在嫁女儿给高嫁妆甚至给企业股份的做法,实际上是女儿继承权的一种变通形式,这从情理上是说得过去的。

  高嫁妆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第二层次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第三层次是较为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婚事简办,不盲目跟风。

  重男轻女思想作祟

  丰泽妇联副主席杨新辉:“女儿越大父母越操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话,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而鳏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却受到人们恭喜的风俗,折射出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担心女儿以后会没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实力有地位。许多人希望女儿不要嫁晋江人,但希望儿媳是晋江人,无非是冲着高嫁妆来的。

  聘金返还易出悲剧

  晋江陈埭丁桐志:陈埭曾经发生两起高嫁妆引发的悲剧事件。

  有一户人家娶媳妇,订婚时靠借高利贷送了几十万元的聘金给女方,可到结婚时,女方没有按婚俗如数返还聘金作为嫁妆。就在婚礼上,男方母亲知情时,当场昏倒在地。

  另一起是,女方把男方数十万元的聘金用于发放家族工厂工人的工资,也就无法有高嫁妆陪嫁到男方。这两桩婚姻最终都不欢而散。

  高嫁妆、高聘金确实危害很大,严重时会闹得妻离子散,激化社会矛盾。《泉州晚报》关注这一现象,意义重大,能促使政府整顿这种陋习。而政府应该用引导说服结合行政干预的方式,进行整顿。

  ■成因篇

  多种习俗沿海糅合

  华侨大学陈少牧教授: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

  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泉州师院陈桂炳教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

  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丰泽妇联副主席杨新辉: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本报法律顾问林晓阳:根据我接手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矛盾,离婚率很高。

  ■危害篇

  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华侨大学陈少牧教授:讲豪华讲气派、高彩礼厚嫁妆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应该孤立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步上小康之路,无法承受高嫁妆的重负。“打肿脸充胖子”,往往会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不惜干出偷鸡摸狗之事,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

  两股“龙卷风”刮得凶

  晋江陈埭回族委员会主任丁显操:沿海一带的婚俗,有两股“龙卷风”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陈埭特别厉害。

  第一股“龙卷风”是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高档进口车、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因家庭经济承受不起高嫁妆、高聘金,有些人选择偷、盗、抢、骗等行为;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这些都严重危害社会,存在各种犯罪隐患。

  第二股“龙卷风”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晋江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1000元、800元、6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往往是花钱买痛苦

  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吴明哲:晋江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其炫耀性消费令人感到可惜。消费本来可以增加社会的快乐总量,但受高嫁妆之风影响,有时男女双方都闹得不开心。这种消费其实成为花钱买痛苦。

  ■对策篇

  政府进行干预引导

  晋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延艺:晋江方面将通过媒体的正确引导、政府加大干预力度、发动老人会等民间组织制止大操大办婚事的行为、鼓励把高嫁妆、高聘金节省下来捐给慈善总会等措施,来缓解高嫁妆、高聘金盛行的现象。另外,还将举行“建现代城市、立现代新风、做现代新人”的“三个现代”教育,引导市民转变观念。

  鲤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民:沿海高嫁妆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措施、监督、宣传、维权、教育等不到位,当然也是人们趋众心理造成盲目攀比的现象,可能也有“人一富脸就横”的炫耀心理在作祟。对此,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行政处罚措施,对聘金、嫁妆、宴席规模等设置一个上限,超多少罚多少。各级党政部门应重视,宣传部、工会、妇联、共青团应联手树新风、倡文明,以形成移风易俗的合力。

  南安市文明办副主任凌建胜:可以通过举办集体婚礼、倡导学习型家庭、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等措施,移风易俗,转变落后的婚俗观念。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华侨大学陈少牧教授:遏制高嫁妆现象,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利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手段,移风易俗。要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促使不该保留的陋习退出民间。另外,要大力办好文化教育,越有文化、有素质才越能够理性消费,才能树立新的观念,办出有个性、有品位却不铺张浪费的婚礼来。

  泉州师院陈桂炳教授:在倡导移风易俗方面,泉州市委、市政府很重视,也做了很多努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一点很重要。

  此外,在理论方面加强研究,促进民俗改革也很重要。但是,民俗改革要循序渐进,要有科学的态度。对旧婚俗不能先破后立、先立后破或者只破不立,而要双管齐下,边破边立。

  本报法律顾问林晓阳:要有效地遏止高嫁妆高聘金现象,有关方面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文明公约”,约束陋习,倡导文明。

  这种公约会得到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因为这类家庭是反对高奁资的,只是苦于没有台阶下而不得不硬撑。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群众省下婚事铺张的钱,用于购买电脑、普及科技知识、加强产品研发、引进先进技术等对家族事业有利的消费。

  高嫁妆之风该刹了

  “三八”节来临之际,女性的权益保护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经济浪潮,家庭的稳定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女性地位及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让我市广大妇女同胞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呢?从“泉州湾新闻”这几天推出的《关注沿海高嫁妆现象》系列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泉州湾畔的富庶地带,愈刮愈烈的高嫁妆、高聘金之风,损害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危及众多家庭的稳定。

  男婚女嫁,是每个人都要关心的问题,婚姻幸福,是众多年轻人的憧憬。随着社会的变迁,婚嫁之风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曾几何时,经济的落后和封建思想的束缚,造成包办婚姻、早婚现象比比皆是,酿成了一个个家庭悲剧。时至今日,当市民生活已迈上小康之路时,当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时,我们吃惊地发现,社会的日益富裕带来了新的婚嫁问题:竞相攀比的高嫁妆、高奁资,已在我们周围催生了不少悲剧。表面的风光无限,常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确实,富裕的人多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钱了多消费也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推动,但我们不应该倡导“炫耀性消费”。一部分人托良好的时代背景、经济环境之福先富了起来,先富起来的人不仅有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时代责任,更要有关注社会公益事业、道德风尚的良知意识。

  在新时代中,我们更该关注实实在在的婚姻、生活质量,更该追求婚礼的个性和品位。那种一味追求面子、排场,把婚姻的风光乃至基石建筑在金钱之上的高嫁妆之风,是到该悬崖勒马的时候了。□布衣相关链接 嫁妆是这样高起来的

  石狮市永宁镇的老施在上世纪70年代结婚,当时按照习俗操办下来,花费了3000多元,在当时已经算是奢侈了。今年正月,老施儿子结婚时,他操办儿子婚事的费用已经涨到了27万元左右。而且这还只算是当地的普通标准。老施说,花钱还好说,就是这繁琐的礼数,真搞得人晕头转向———

  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

  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奁资近年节节攀升

  唐朝时的聘礼通常是绸缎之类,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在沿袭传统的同时,沿海人又给这种风俗一些时代色彩。

  宋代的妆奁内容丰富多彩,金银首饰、布匹衣裳、灯火灶台、被帐枕箱、巾帽鞋袜、器具杯盘、珠玉珍宝、梳妆镜台、洗涤器皿、文房四宝、古玩珍器等,一应俱全。

  上世纪50年代:新郎穿西装,新娘穿旗袍是时尚打扮;“婚车”是雇来的花轿子;鼓乐是腰鼓队的吹吹打打;一般不办酒席,只开一个简单的会充当婚礼。

  上世纪60年代:一张结婚照,加上双方家长聚餐一次,就是婚礼的全过程。送的礼有毛主席语录、像章,也送脸盆、热水瓶、毛巾;礼金最少2元,8元算是“厚礼”。嫁妆最重的,自然是要凭票供应的衣物,有当时“尼龙袜要四双,四件衬衫的确良”的唱词为证。

  上世纪70年代:聘金600多元,嫁妆是缝纫机、自行车,再请上20来桌酒席,总花费3000元,在当时算是豪华婚礼。

  上世纪80年代:属于变化最快的时期。“婚车”先是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再后来出现了小车。至于嫁妆,先是流行“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后来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再后来则是存折、房子、小车。

  上世纪90年代:陪嫁送的存折越来越“贵”,房子越来越大,摩托车越来越豪华,酒席规模也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以晋江陈埭四境为例,“婚车”先是普通摩托,后来是2万多元的大黑鲨,再后来是4万-5万元甚至7万多元的太子车,最后是小轿车取而代之。

  新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嫁妆档次更进一步,最高纪录为: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六间临街透顶店面,现金人民币150万元、美金15万元,其他一整套最豪华时尚的家具家电忽略不计———据说女方是按照1000万元的标准置办的。

  还是以晋江陈埭四境为例,嫁妆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分别是低、中、高档婚礼的“行情”。首饰不以“克”为计量单位,而以“斤”计量,一般一场婚礼需花费黄金2斤-3斤。客人送上的礼金,“行情”底价是200元,上不封顶,500元或1000元甚至几千元都不鲜见。

  聘礼主要由首饰、现金和食品三部分组成。首饰包括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手链、脚链等若干套,以黄金为主,随着时尚变化,珠宝、钻石和白金已经成为“新宠”。

  现金包括聘金、礼金和布钱,聘金是给女方当事人的,几万元到几百万元量力而行,作为女方嫁妆的组成部分将被全额返还;布钱相当于古时的绸缎,一般花费万把块钱。食品可以简单到只有一桶食用油外加一盒精美饼干,也可以复杂到糖果、罐头、水果、海鲜干货等各几色。单糖果这一项,约需花费8万-9万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晋江人婚嫁习俗

相亲前后有“门道”
“晋江的婚嫁习俗是非常烦琐的,其实每个乡镇,甚至是邻村之间的习俗都可能不太一样,我也只能讲个大体上的。”洪阿婆说,想要促成一段姻缘,作为媒婆的她们首先要了解本村及邻村,有的甚至更远地方的未婚(到了婚龄的)男女青年的一些基本情况,通常媒婆间会相互交流,讨论哪几对比较门当户对。
如果觉得男女比较合适,她就会到男方家里(一般找男方的母亲)告知女方的大概情况,询问是否要看一看。如果男方家庭同意,媒婆会再到女方家中,如果女方也同意就约定相见时间,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中。
约定时间到了,媒婆便会带着男方(一般由未婚男子及其母亲组成)到女方家中,未婚女子需先进房回避,待男方坐定之后,再由媒婆告知女方家人可以出来相见了。相亲的结果并不当场直接说出,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现在社会发展了,大都没有这个习俗了,而是在相见时双方家长简单聊聊男女的基本情况后互留电话便起身离开。”之后如果男方觉得合适,就要主动联系女方。

订婚结婚“流程”
现在晋江人大都订婚结婚连着办。比如一对相亲成功的新人选好了日子要在初一订婚,初三结婚。那么,初一当天,一般是男方送戒指给女方表示确定亲事,男方还要准备“盘担”,也称“轿前盘”,即男方在结婚前夕(女方上轿之前)用大盘小盘,将花包、茶叶、水果、全猪、鸡、面线、鲜花、蜡烛等送到女方家中。女方由一名请来的“老人婆”负责接收,当天媒婆能收到一份由女方家包的红包(金额不固定)。女方再将嫁妆写在一张红纸上,裱入相框,同时还要准备一点水果、糖果、姜母、芋胚和鲜花等让男方带回,男方在家中宴请亲堂。
初二则为男方“破柴头”的日子,通常女方这一天不需要做什么,媒婆到男方家中吃饭,男方还需再一次宴请亲堂。
初三为结婚当日,一般上午10时左右,媒婆会陪同新郎及新郎的亲朋(亲朋人数各地不一)到新娘家中,新郎手持鲜花迎接新娘回男方家中。结婚当日,新郎、新娘均要请福寿俱全的长辈用木梳在头上梳三下,称为“上头”。新娘上轿(车)一般要哭别,一路上,媒婆要为新娘撒小铅片,俗称铅钱(闽南话铅与缘同音),意为有缘分。新娘入门,男方亲人要回避,以免冲克,然后新郎出迎“踢”开轿(车)门,并由新郎的年纪小的弟、侄辈“请(新娘)出轿(车)”,新娘在新郎的嫂辈牵扶下,跨过炉火,走进大门,送媒婆将篾笠米筛遮盖新娘头上直入新房,新郎挑下罩在新娘头上的乌巾,一起吃红圆。
之后,新娘出新房给新郎的亲堂一一请茶,男方家在当天中午和晚上摆桌宴请村民及双方的亲朋好友。
而在婚后第二天早晨,女方得派人(一般为新娘哥哥或弟弟)接新娘回娘家。男方应煮点心、送红包给来接者。当天下午,新郎及其陪同朋友前往女方,女方要设宴请女婿;新郎应备红包、香烟等送女方至亲。当日傍晚新婚夫妇双双回家。女方家还得让他们带上两条带有尾叶的甘蔗(表示甜到尾)和一对公母鸡(“引路鸡”)双双对对一起同行到男方家。
在结婚七日之内,无论辈分皆可闹洞房,这叫“七日之内不分大小”等。
第3个回答  2019-03-25

护佑缘主同心锁心,开财库聚财!!!

晋江结婚习俗之“合婚”

经过互相查访、探视,双方父母均无异议后,下一步就是“合婚”。男女双方各用一叫顺红纸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将男女双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干地支列于纸上,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这就是所谓“合婚”。

按照中国旧式婚制,一般必须经过星命家推算,认为男女属相相合才能结婚,以免婚后夫妻相克或妨碍家运。在老北京有所谓“十二属相相合”说法:“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睡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此外,还有所谓“十二属相相犯”的说法:“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经过命馆先生的一番推算后,男女的婚事才会有结果。一般情况下,命馆先生根据“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及属相,写出鉴定(如“子与丑合”等),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并将这些东西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这个红纸折子,就是所谓“龙凤帖”。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