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冲人物形象如何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04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同时也是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水浒传》在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既有生活的依据,又有他的性格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过程。林冲是《水浒传》里的一个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也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出的一个为朝廷尽愚忠、大仁大义、对妻子至柔至爱、至情至诚,懦弱隐忍、武艺高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迫造反的典型。同时还是《水浒传》人物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他在水浒传中的故事也很多,个人的情感变化也最为曲折。

一、 林冲的忠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林冲是最忠诚的人。林冲,东京(今河南开封)人氏,身高八尺,相貌英武,生性耿直。林冲不同于其它武将莽汉,他饱读诗书,长存忠义。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在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时候,高俅白虎节堂陷害林冲,至风雪山神庙!林冲开始选择大事化小,被发配充军,还抱有回家见娘子的幻想!高俅穷追猛打,置林冲于死地。以至于忠义双全,铁骨铮铮的林冲忍无可忍大开杀戒!其中事情原委,心中的徘徊,挣扎和苦痛,只有林冲一个人知晓!林冲的忍气吞声,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忠”,是对朝廷的忠,不想与朝廷为敌!这是封建礼教中的“忠”束缚了他,因为他饱读经书。这里的忠,不是他忠于高太尉,而是忠于宋朝,忠于昏君。然而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等级社会制度下,奸臣当道,没有公平正义可言,根本没有必要对统治阶级讲什么忠义。在当时的社会你能力越强,就会被压榨得越厉害;你守法奉公,反而会被人构罪下狱。因此他对国家的“忠”心换来的却是高俅变本加厉的迫害,最终被发配,险些被暗杀,一系列迫害逐渐让他对“忠”绝望,从而怒杀陆谦,逼上梁山。在宋江上梁山招安后, 尽“忠”思想又在林冲心里复活在宋江上梁山提出招安后,林冲尽忠的思想有死灰复燃。在尽忠的思想上,林冲重新披挂上阵,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最后落得个在凯旋的路上患了风瘫(抑郁所致),不得不留六和塔由武松照应,不久不治而亡,没能回到朝廷。这些都是体现了林冲还想为朝廷效力,精忠报国的愚忠性格。真是一腔热血好男儿,血气方刚略雄心。保家卫国效忠心,抛洒血卢曾问谁。

二、林冲的义

在“水浒”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许多是用违法乱纪的方法来打抱不平之人或者因一言不合动不动便要杀人、放火的糊涂、荒唐行径的莽汉,如鲁智深,李逵,但是也有仗义、救弱济贫之举,同时也有路设黑店,劫商人,富豪,卖人肉包子的强人,虽然这些人都是无奈之举或因官府所逼,或生计所迫,但终究难称英雄好汉。但是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的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那我们从以下事例来看看林冲是重义重情的英雄本色。

(一)林冲对贫苦百姓的义

文中在述说林冲救济店小二的文字只有以下短短数语:“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但是根据文中内容可得知一下几点,一、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店小二,也就是现在的服务生,地位低下。二、不是李小二主动去找林冲帮忙,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店小二出头摆平。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但时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能够得到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支助、帮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主动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林冲此次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同于书中其它好汉,因为小说中所写大多的以暴制暴手段,而是利用他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林冲对梁山事业的义

林冲的“义”还表现在对梁山事业的“大义”上,当晁盖、吴用等人,前来梁山入伙,照理说,这是扩大梁山势力,壮大义军力量的好事,而王伦却不愿相留,林冲在智多星吴学究诱骗和激将下怒杀白衣秀士王伦之后,他当众宣告:“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晁盖半推半就,林冲当时发话:“今日事已到头,不必推却;若有不从,即以王伦为例!”此话实际上是林冲主动让位,同时也是在为晁盖立威,。林冲进而又让吴用和公孙胜坐第二把和第三把交椅,自己只坐了第四把交椅。林冲对梁上事业的“义”是何等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