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徐霞客的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关于“徐霞客”的诗句有哪些

1.《游嵩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余髫年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返,为时较速。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

2.《游太华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3.《闽游日记前 》

作者:徐弘祖

十二日,二十里,登仙霞岭。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西有路越岭而来,乃江西永丰道,去永丰尚八十里。循溪折而东,八里至梨岭麓,四里登其巅,前六里宿于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里,过岭,饭于仙阳。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饭后得舆,三十里抵浦城,日未晡也。时道路俱传泉、兴海盗为梗,宜由延平上永安。余亦久蓄玉华之兴,遂觅延平舟。

十四日,舟发四十里,至观前。舟子省家探望家园早泊,余遂过浮桥,循溪左登金斗山。石磴修整,乔松艳草,幽袭人裾。过三亭,入玄帝宫,由殿后登岭。兀兀中悬,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暝,步步惜别!

4.《游五台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又七里,饭于太子铺。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岭。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5.《江右游日记一》

作者:徐弘祖

丙子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

一、徐霞客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二、《徐霞客游记》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2.有赞美黄山的名句要徐霞客的

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句子是“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bai意思是纵观海内外的高山,没有哪个像安徽的黄山一样。

登上黄山,天下就没有别的山值得登了。经过不断流传发展逐渐被后人演变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代地理学du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zhi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dao动植物等状况。

扩展资料古代描写黄山的诗句1、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释义: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2、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出处: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释义:我住在黄山边的碧溪旁,月亮就倒映在水中,听见的是内山林见松树碰撞好似琴声。

3、秀出云霄一杖探容,诸峰高下护晴岚。出处:宋·焦炳炎《游黄山》释义:松树的枝丫向着云霄下探出一丈远,众多山峰高高低低好像在护着一般。

3.有赞美黄山的名句要徐霞客的

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句子是“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bai

意思是纵观海内外的高山,没有哪个像安徽的黄山一样。登上黄山,天下就没有别的山值得登了。

经过不断流传发展逐渐被后人演变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代地理学du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zhi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dao动植物等状况。

扩展资料

古代描写黄山的诗句

1、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释义: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2、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出处: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释义:我住在黄山边的碧溪旁,月亮就倒映在水中,听见的是内山林见松树碰撞好似琴声。

3、秀出云霄一杖探容,诸峰高下护晴岚。

出处:宋·焦炳炎《游黄山》

释义:松树的枝丫向着云霄下探出一丈远,众多山峰高高低低好像在护着一般。

4.关于徐霞客的游记

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用双脚丈量名山大川,传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徐霞客游记。明崇帧九年(1636年)他在建德也留下了足迹,虽然是匆匆而过,但对建德来说也是一段可书的历史。

公元1636年是徐霞客外出旅游考察转折性的一年。当时徐霞客已51岁。在此之前,他虽然多次外出旅游考察,但大多是短期而归。这一年的夏历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途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最后到达旅游和考察目的地云南,历时四年。

在浙江期间,徐霞客经杭州,取道余杭、临安,由分水顺江下桐庐,溯富春江、兰江经建德、兰溪,游金华三洞,西行过衢州、常山,再进入江西省境。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十月)初六日 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令僮子起买米。仍附其舟,五里至滩上,米舟百艘,皆泊而待剥,余舟遂停。亟索饭,饭毕得一舟,别附而去,时已上午。又二里,过清私口,又三里,入七里笼。东北风甚利,偶假寐,已过严矶。四十里,乌石关。又十里,止于东关之逆旅。”

从上面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是在这年的十月初六(夏历)乘舟由富春江上行进入建德境内的,沿途记录了七里泷、乌石滩(以上两地名《游记》中作七里笼、乌石关——笔者注)和东关等地名。当晚宿于东关。

徐霞客途径建德的头一天,止于今桐庐的分水,原想从陆路走淳安的,由于王姓奴仆的逃走,于是“不便于陆,仍就水道,反向东南行矣。”当晚“顺流夜桨”,次日清晨抵达桐庐。在建德期间,徐霞客未有考察事宜,只上岸在东关旅店中住了一宿,次日便溯兰江而上,对建德沿途也未作任何记载。

5.徐霞客描写武夷山名句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完武夷山一线天后说:”于所见一线天数初未曾见此之大而远逼整者“。

一线天长约一百多米,相去不满一尺。那天下雨,一步一步的走在石阶上很艰难,雨水从缝隙中落在我们的头上,岩壁上都是湿漉漉的湿透了我们的衣裳。如果是炎热的夏季,这里绝对是避暑的好地方。如果是胖子就别往里挤了,有的地方很窄,想过去很困难。我后面的一位就因为过不去退回去了。一线天特点:

a、一线天是由一座岩石当中裂开一条逢而形成的;

b 、在全国多处的一线天当中是最长的一个,长度达到176米;

c、一线天高度达到65.7米;

d、它最窄的地方仅有3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