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剪纸的主要类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居室剪纸主要为美化居室环境,供主人娱悦静赏,它所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表达出的是主任对生活的希冀。居室剪纸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
窗花,为避风寒,旧时窗户都用纸糊,每年春节前要更换新白纸,并贴上鲜艳的窗花,这样立刻就能显出过年喜庆的色彩。胶东农村有条棂窗和小方格密布的雀眼窗两种,窗花的形式也适应窗式结构而变化。龙口以东地区是条棂窗,中央贴大窗心,四角贴角花,间隙中布满小花。条棂窗窗花呈逐条形,数条成组,越窗组合成幅,称为窗越,当地称为窗心。莱州以小方格密布的雀眼窗为主,窗花多小品,百幅成套,如百子图、百鸟图、百蝶图等。窗户是旧时展示剪纸艺术的平台,因此窗花荟萃的剪纸题材也最为广泛。
窗裙,也成窗围子、窗飘带。形式多样,贴于窗楣之上。窗裙及门签、窗旁、年画于一身,剪绘并举,是烟台独有的剪纸种类,专家一致认为是中国传统剪纸中最精美的一个剪纸种类,也是中国传统剪纸中最大的一种剪纸。 窗旁、窗顶,以黑纸剪花鸟文字,粘在红纸上,贴在窗两侧墙面和窗顶之上替代年画中的窗旁和窗顶。这种类型的剪纸仅出现在莱州、招远等地。 门笺,也称挂笺,长条形,贴悬于门楣。五六并列若小幡,有招财辟邪之意,能给节日增添不少喜庆气氛。门笺有单色、勾绘染色两种。大小有三种,大者贴在街门上,中者悬于屋门,小者贴窗上,也称窗笺。灶马、神龛、牲口棚等也有张贴 人生礼仪剪纸是用于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仪式时的特殊剪纸。按使用场合可分为三种类型:
礼花,又称喜花,是婚嫁礼仪中用来装点各种器物礼品的装饰剪纸。礼花的外形与礼物相似,内中以吉祥,祁子纹样为主。福山旧俗,新郎往翁家迎娶新妇,必带八个饽饽-(大馒头)、一个猪头、一方猪肉(俗称鸳鸯肉)和一只鸡,民谣唱到:八个饽饽一只鸡,磕头作揖去求妻。光头磕了三千六,黄毛丫头世难求。礼物中除白条鸡颈上拴绸红条外,饽饽、猪头、鸳鸯肉等都要贴专用的剪纸图案。即猪头花、鸳鸯花、饽饽花等等。所有陪嫁品,几乎全要用剪纸作装饰。莱州旧时,新娘出了花轿,要走一盘黍子面做的脚踏糕 ,糕上装饰一幅两条金鱼和一簇牡丹构成的富贵花,新娘走后,剪纸由婆婆收起,等到有了孙子,再做弓箭,一起插在大门上,名为弓箭花。为了祈求夫妻和睦,喜花中多有合碗,茶壶和葫芦之类剪纸图样。 祭祀剪纸分为斗香花和供花两种类型:
斗香花,祭祀仪式中都要焚香祷,斗香花就是装饰在各种斗香上的剪纸,其内容有神仙人物和吉祥图案等。 供花,是民间祭祀神鬼,会用剪纸将供品美化以媚神,有三牲花、糕点花等 剪纸长于型,刺绣长于色,传统民间妇女既是剪纸能手又是刺绣能手。剪纸往往用作刺绣底样。刺绣花样均用白纸剪刻成,大多是专业艺人剪刻,在集市、庙会上出售。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衣帽花、衣裙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枕头花、扇套、暖壶套等等适合纹样。其题材非常广泛,花样的名目又按绣品的用途而分别采用有象征寓意的吉祥题材,对山水、任务、花鸟、瑞兽等均有表现。
鞋不仅是人人都要有的足衣,而且因为鞋与谐同音,而成为和谐的代表符号。从前莱阳一地的风俗是,新娘出嫁要为婆家的人各做一双鞋,当地儿谣说:姐夫(丈夫的俗称)好找,新鞋难做。男鞋用青布面,不绣花,女鞋一律绣花。新人进婆家第二日就要开箱向婆家人贡献新鞋,俗称看针线,其所用绣花样都是剪纸。 玩具剪纸包括斗鸡、织纸、灯花、立体剪纸几种类型。
斗鸡是泛指,是妇女哄儿童玩的剪纸总称。具体又包括红纸将头、身、尾三部分剪出,贴在硬纸上染色后再剪出轮廓,用线在活动部位钉线,上部系两根线,一头拴在窗上,另一头系在窗外夹竹桃或石榴树上,风起时,剪纸形象即做打斗状,逗儿童取乐;或两人各持一支在手,拉动吊线,两鸡相斗,腾跃翻飞,引人发笑。 织纸,清末民国初儿童手工课以色纸刻细条为经线,再以其他细条色线做纬线,编制成各种吉祥图案。 立体剪纸,多出现在窗楼中,也叫戏楼。窗楼是窗花中最大型的一种,窗花有两层楼,楼内有戏曲表演,楼上有上下两对双龙戏珠;楼外石鼓、石狮、旗杆,一应俱全。一幅窗楼能贴满整窗。其特色在于屋檐外挑,门窗半开,用麦秆或高粱秸秆支撑。这种立体式剪纸只在招远、福山一带发现。 所谓文人剪纸有两种:一种是画家起稿,由妇女剪刻的剪纸,适应面比较广;另一种是文人士大夫书斋中张贴的完全文人化的剪纸,其内容和形式均有别于民间剪纸,内容有文房清供、园林、剪字等,这类剪纸多集中在蓬莱、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