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岗古海遗迹的历史见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在大片裸露的红色岩系砾岩前面连着一片宽敞的海平台,石崖下部有一连串半米深的浪蚀洞,使上部额状突出。是五六千年前海浪拍击冲蚀而成的遗址,包括海蚀崖、海蚀洞穴和海蚀平台,说明当时南海海岸就在这里。岗前的大片农田绿野原是汪洋一片,而今海岸已向后退了约100公里。这是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5月14日发现的,是广州地区历经沧桑的证据。珠江三角洲约形成于3.7万年前,曾发生过两次海侵。七星岗海蚀遗迹很可能形成于第二次海侵盛期,距今约4000~5000年。
当时,全球气温可能比如今还要高温,普遍转暖,中、高纬度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上升,广州城大部分地方,尤其是海珠区一带,处于一片汪洋中。海浪以其巨大的威力拍击岛岸,七星岗海蚀遗迹由此而来。
随着广州地区构造下沉作用暂停,淤泥作用加强,海水开始缓慢地退出广州。宋代时广州城下仍称“小海”,因海面阔,常有海中巨鱼游至城下。从明代开始,珠三角水陆面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海退的速度明显加快,至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海水已退至顺德以南一带,随后以每年70~130米的速度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