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第1个回答  2009-04-26
五四运动主要的政治层面的啊,若是要强拉到文化上,当然是功大于过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功大于过,过在于近乎完全否定了儒学,今天看来儒家可取之处很多。以下是粘贴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助益。。。。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把“法孔孟”作为“治国为人之真谛”,正式列入教育宗旨之中。
针对教育上的复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教育的核心--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支配中国思想界二千多年,成为“万世师表”,是因为它是适应中国二千余年来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的产物,而到了近代,中国出现了大工业经济,就必须产生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孔子所提倡的道德、礼教、政治,都是适于封建社会而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鲁迅还借“狂人”之口,控诉礼教扼杀人性。吴虞也猛烈抨击礼教“吃人”。

新文化运动同时努力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指出用民主反对专制,用科学反对愚昧,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使人们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并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平等思想,以及西方社会进入现代以来相继产生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的新理论、新观念加以广泛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人们观念的改变,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表现在:

一、重视教育的平等权利

反对教育为少数人所独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把教育普及于每个贫民。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以教育权平享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贫民化、通俗化为标志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平民主义教育运动在普及教育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有人将它当作“普及教育”的先声。

二、重视以个人自主、自由人格为重心的健全人格培养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打倒一切权威,反对封建素缚,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强调学生个性自然发展,养成独立自尊的人格。蔡元培在1912年就任教育总长期间指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健全人格教育包括五个部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蔡元培、张伯苓将这一主张付诸于北大、南开的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精英。

三、重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随着科学思想的地革命和进化论思想在哲学中的应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入中国,“有用即真理”改变了“五四”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今日社会和现代社会是否有用成了当时人们在斗争中衡量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反映在教育上,即为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播,注重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抨击封建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脱离。改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教育观,代之而起的是实用主义教育观、职业教育思想和工学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实践。受此影响,教育界提倡采用白话文教学,实现言文一致的教育主张。1921年,设计教学法在全国兴盛起来。1922年学制改革,明确把“注意生活教育”作为新学制改革的标准之一。

四、重视教育实践

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十分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验和研究。蔡元培在1919年指出应设立“实验教育研究所”,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帮助教育者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团体介绍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还引进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法。“五四”时期的教育家们并没有局限于此,他们组织起来,深入实际进行教育调查,开展了初步的教学实验。这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且对20至30年代的乡村教育实验运动和改革教育方法的实验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儿童观的转变--儿童本位论的提倡

实用主义主张要把教育的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受此影响,蔡元培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主张教学不拘形式,尊重学生兴趣,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及设计教学法等的传播和实践,都是受这一思潮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不再是课程或制度的改革,而是教育思想的革命,它不仅动摇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思想,而且冲击了清末传入中国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派教育思想与观念,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http://www.hudong.com/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11

参考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1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