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协会策宣部申请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31
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团委老师:

你好。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劳动创造发展出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古典哲学、教育学、医学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易经》开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翻成白话文,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也应自强不息。"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位武术家对一位习武之人说的话。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中华武术的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告诉他《易经》第一页第一段的这个结句。“自强不息”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体育形式,也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讲究的是整体观和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这也是当今我国推行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学习武术,是一个不断体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通过武术锻炼,有助于塑造我们每个大学生的体魄及人格,这就是我们创立武术社团的目的。

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2008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且武术运动终于进入了奥运会的舞台!今天武术运动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国内、国外的众多高校也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武术社团。2009年,我们希望在我校成立武术社团,将我国优秀的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运动传播到我校师生中。

由于部分人对武术的不了解,造成了他们对当代武术传播的误解。中华武术讲究修身修心,崇尚武术道德,武术不是打架斗狠,也不是单纯的强健体魄。武术练习有一定危险性,但科学的武术练习能将这种危险性降至最低,且远低于我们常见的体育运动(如游泳、体操)。

大学武术传播不同于专业武术教学,大学生练习武术并不是要成为专业的武术工作者或运动员,如果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武术竞赛套路,学生未必能深刻理解武术的精神实质,也不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对武术的长久兴趣,更不了解武术的根在哪里。这样的武术传播,谈不上继承武术的精神,往往是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学习,最多只是了解一些武术的皮毛,过后就不再练习武术了。而我们认为武术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良好的修身修心手段,是一种有效的传统文化学习方法。学习武术,关键是要掌握武术的精神实质,学习武术要讲究文化传承与道德培养。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武术社团,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武术锻炼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的作用,着重对我们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既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武术文化的热爱,加强我们继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又要培养我们的爱心,热爱社会,乐于助人;既要传授给会员传统武术的健身、防身技能,又要让他们学会运用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处理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有责任有义务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传承。我们希望通过在学校建立武术社团的方式,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武术,为中华武术的推广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望有关领导能批准我社团成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为我校营造健康活力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此致

礼敬

申请人:武术社筹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