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神仙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在这之前,我看到过几次推荐,但每次都随手划过了。

傍晚时分,抱着随便看看心,点进《一本书一座城》的一个短视频,瞬间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于是赶紧找来片源观看。

我是从第二季开始看的。

《一本书一座城》以一本书为视角切入城市,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风俗等,融合中西文化,表达个人文化情怀,影像唯美、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每一集根据作品本身的境界和城市自身的气质形成独有风格。

在第二季里,摄制组用两年的时间,沿着古丝绸之路,通过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福州、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布拉格、罗马八座城市里伟大作家的作品,寻找最深层次的城市精神,并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来展示城市的文化基因,透视新丝路上古老文明的前世今生。

有些作家喜欢在同一个房间写作比如卡夫卡,另一些作家则喜欢满世界游走比如卡尔维诺。卡尔维诺像个游侠,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最后把所有关于城市的印象和期待都写进了这本《看不见的城市》,在他的书中一字不着罗马,而罗马尽在其中.

伊斯坦布尔,一座跨越亚欧大陆的千年古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帝国都曾定都于此的城市。在西方人眼中,它代表东方的神秘;在东方人眼中,它代表遥远的征服。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布拉格,那我会选Kafkaesque,这个词指卡夫卡式的神秘荒诞和超现实的气质。布拉格曾是欧洲的中心,却被四周的大国屡屡侵犯,它被再三占领确保存着全世界最完好的建筑群,这里藏着打开这座城市之谜的钥匙,而拿着钥匙的人就是卡夫卡,他刀斧一般冷静有利的文字在之后的100年间照亮了整个城市。

“温度计愈是降低,这座城市看上去就愈是抽象,摄氏零下25度已经够冷的了,但气温还在不断下跌,仿佛收拾了人民、河流和建筑物之后还要把抽象概念也埋掉”这是俄裔美籍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在他的散文《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中描写的圣彼得堡的冬天,当抵达这座城市时才理解冷到抽象是什么感觉,在这里我要跟随布罗茨基的指南,去看看这座城市的两个名字,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在很多年间由于交通不便,这座塞外边城只存在于大部份人的想象之中,而这种想象又很容易走极端。有时人们把它想像成风景如画的雪山牧场,牛羊遍地,瓜果飘香,有时它又被想像成一个曾经历爆烈风雪的村落,里面滋长着令人生畏的冰冷与冲撞。

张贤亮,镇北堡西部影城的主人,他在过世后被葬在自己生前居住的一个四合院内,这里是他的安心福地,他在这里获得了自己一生所求的安宁和庇护。在他的墓志铭上,他留下了六个字:他来了,又走了。一个作家借以存身的最终也只有他的作品和作品中散落的那些印记,穿过银川的街巷,可能银川对他来说就是他身体的盛宴和灵魂的离殇。

这座海边城市,总是安静的躲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福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归纳。在中国的历史上,国运败落的北方人难逃至此,是福州的山水庇护了他们,在这里安顿繁衍。福州人把这座环山面水,通达海洋的城市成为有福之州。而在这福字的背后,却藏着福州人的挣扎和他们独特的安身立命的哲学。

半个世纪以前,十几岁的少年贾平凹第一次站在西安这座钟楼上的时候,想必他为这座古都准备了一肚子绚烂纷繁的词句,但半个世纪之后,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西安毕竟是西安,说古道今,若要写中国,西安是怎么也绕不过的,而《老西安》正是他为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西安城所准备的一份丰厚的文学礼物。

一本书,一座城。 纪录片用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